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 实现招商引资提质增效
高新区(江海区)第四季度23个重点项目集中动工(投产)
宝士制冷年产350万台智能家居研发销售生产项目效果图
高尔顿智能家居照明生产项目效果图
贝尔斯顿智能科技总部项目效果图
数读
今年以来,高新区(江海区)集中动工103个项目,总投资212亿元。
其中产业类项目58个,新引进亿元工业项目23个,总投资额超100亿元;投资20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5亿元以上项目4个,推动4个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改造旧厂房面积约27万平方米。
第四季度集中动工(投产)的23个项目,总投资65亿元,涵盖产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及民生事业等多个领域。其中,产业类项目12个,总投资近60亿元。
在刚刚过去的“双11”,江海区本土企业贝尔斯顿电器有限公司电商部门销售额近9000万元,多个品类进入高端前沿,成为各大知名主播直播间的“宠儿”,该公司一举成为电商新秀。在昨日举行的高新区(江海区)2020年第四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动工(投产)活动中,该公司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在区内挖潜,以股权购置的方式盘活邻近的162亩闲置土地,用于打造示范性的科技总部和标杆性的电子商务中心。随着打桩机、挖掘机同时作业,两年后这里将成为华南地区最大、全国前三的智能按摩产品研发生产基地。
与此同时,总投资超20亿元的5G数据通讯与传输线缆智能制造总部基地项目,投资5亿元的宝士制冷年产350万台智能家居研发销售生产项目等12个产业项目动工(投产),龙溪路改造及环境整治工程等11个城建及民生项目同时动工。继前三季度80个重点项目集中动工(投产)后,高新区(江海区)再次吹响冲锋号角,加快项目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实现招商引资提质增效。据了解,高新区(江海区)本次动工(投产)的重点项目投资总额达65亿元,产业类项目总投资近60亿元。这些项目的动工(投产),是高新区(江海区)深入实施“招商引资项目提质年”的又一次成果展示,也是该区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在第四季度全力冲刺攻坚的有力体现。
文/李雨溪 张叶青 廖柏鋆 陈宝玲 图为资料图片
敲门招商结硕果
“江海制造”兵强马壮
继总投资超20亿元的高端智能装备制造项目组团落地,第四季度高新区(江海区)再迎总投资超20亿元的5G数据通讯与传输线缆智能制造总部基地项目,区域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再添一员“猛将”。该项目占地面积超13.3万平方米,将建设适用于5G通讯技术的高速传输线缆材料的生产、研发及智能制造总部基地,项目整体达产后,年产值不低于20亿元。
据高新区党工委委员、江海区委常委李国和介绍,该项目是由市主要领导带队开展大湾区产业合作对接、敲门招商的成果,投产后将推动该区工业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近年来,高新区(江海区)屡尝敲门招商的甜头,撬动湾区核心城市资源、精准招商的功力不断提升。该区组建5个专责小组,分别负责产业招商、科技招商、企业服务及项目落地,招商工作经验在全市进行推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海区委书记彭章瑞也曾率队先后拜访三菱重工公司总部、巴斯夫亚太区总部等30多家企业,并促成三菱重工增资扩产项目落地。
该区一方面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壮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条;另一方面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培育骨干企业,关退落后产能企业,积极盘活闲置用地和闲置厂房,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贝尔斯顿智能科技总部项目是高新区(江海区)盘活低效闲置用地的范例,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年总产值将达到35亿元,将建研发中心大楼及整幢集直播、跨境、社群、网购等形式于一体的电商中心,可提供1万多个就业岗位。
另一本土企业增资扩产项目宝士制冷年产350万台智能家居研发销售生产项目占地近2.7万平方米,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30亿元。今年,江门市宝士制冷电器有限公司面对疫情冲击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持续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培育自主品牌,实现“逆风翻盘”,企业负责人李雪松表示,高新区(江海区)贴心的帮扶政策和暖企行动帮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让企业有了振奋的精神和干事创业的激情,更让企业有信心增资扩产,在这片热土上继续做大做强。
当天,各大项目的外立面设计也成为参加活动的嘉宾讨论的热点。贝尔斯顿项目总部大楼高70米,设计韵律变化型建筑表皮,采用不同质感的玻璃幕墙,斜切衔接;宝士制冷项目建筑外立面同样是现代化玻璃幕墙,区别于传统工厂,更似高端商业建筑;高尔顿智能家居照明生产项目设计楼宇间的连廊,利用楼顶空间打造空中办公区、休闲区、运动场、绿化广场。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江海区区长劳茂昌表示,为提升城市面貌、品位,接下来该区将在新项目落地之初做好指引,做好外立面设计,利用好楼顶空间,争取打造绿色节能工业建筑集群。
当天,金溪工业园升级改造项目动工,除了建设规范化工业厂房以外,园区还将建设生产技术中心及生活服务配套区,引进机电制造、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产业项目。据悉,这是该区今年动工的第四个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项目,明年该区将由区级统筹,街道主导,合力再推进6个改造项目,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工业立区不动摇
打造“总部经济+新兴产业集群
+产业服务配套”新格局
4次集中动工(投产)活动、超200亿元总投资、58个实打实产业项目……今年,受疫情影响,高新区(江海区)以项目为抓手,坚持工业立区不动摇,推动实体经济稳步向前,交出工业投资连续10个月保持双位数增长并排名全市第一、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全市第一的好成绩。除了体量可观外,项目的含金量也很高,其中不乏行业龙头项目、总部项目、新业态的“网红”项目,更有大批产业服务配套项目,助力该区打造“总部经济+新兴产业集群+产业服务配套”新格局。
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今年以来,纵观高新区(江海区)打出的重大项目“连环牌”,聚焦5G、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蕴含着顶层设计下的产业布局、联动发展、延链补链等用意,各项目取得的发展效益,也并非简单的加法。
各大总部项目、智能制造组团、电商巨头、大健康生物医药龙头企业等均有项目启动建设。5G数据通讯与传输线缆智能制造总部基地项目、国机鑫辉密封新材料生产研发基地项目等总部项目和头部企业纷纷落子,大项目“组队报到”,总投资超20亿元的高端智能装备制造项目组团等大项目扎堆入驻,彰显实体经济主战场的高新区(江海区)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和营商环境改革成效。
为构建具有高新区(江海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该区以高端机电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扎实推进高端机电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产业园、大健康产业基地、智能智造产业基地“六园”并进,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落地项目均符合其产业定位。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例,围绕投资30亿元的优美科项目这一龙头,高新区(江海区)不断强链、补链、延链,引进国机鑫辉项目、骏鼎达特种保护材料项目等大批优质项目,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为大力提升服务配套,高新区(江海区)大力发展配套保障项目,投资5.6亿元的江门220千伏岱建(高新)输变电工程项目于今年第二季度动工。据江海区发展和改革局负责人介绍,该项目能够为辖区重点项目提供必要的用电保障,同时大幅提升片区供电质量及供电可靠性。
今年以来,高新区(江海区)工业技改投资稳居全市前列,企业活力进一步激发。国诠科技高精度半导体支架技术改造项目、诺华电子技术改造项目、优美科公司产品检测实验室技术改造项目纷纷动工,其中国诠科技通过技改,项目产能将增加50%以上,进一步推动高新区(江海区)工业投资提速增效。
“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产出,招最优质、效益最好的项目。”江海区经济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高新区(江海区)已建立了综合评价体系,在土地供应、能耗标准、用水用电、产业扶持、人才保障等方面分类施策,以正向激励为主,一方面加大对优质企业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也将落实反向倒逼措施,有利于加快低效企业调整转型和落后过剩产能退出或产业转移。
城建、民生项目提升群众获得感
今年以来,高新区(江海区)落实市委建设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工作部署,把城市建设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持续加大城市建设和民生投入,加快城市更新,努力推进江海版“三区并进”构建发展新格局,促进产城人融合发展,城央绿廊,儿童公园,科技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一批精品工程相继落地,高新区(江海区)的口碑、群众的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一批城市建设、民生类项目也分别在各个季度动工,其中就包括高新区(江海区)首个片区整体改造项目——下沙水上人家片区改造项目。高新区(江海区)急群众之所急,马不停蹄推进该项目于今年第三季度完成一期建设,下沙公园项目将在春节前亮相。
同样亮眼的还有龙溪湖时尚运动中心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于今年国庆假期投入使用。此外,建成全区首个复合型极限运动场地,打造滑板、轮滑、小童车等青少年新兴时尚运动场,与该区提出的“打造青少年友好型城市”理念相呼应。
位于会港大道以南的江海区都市农业生态公园项目于今年第二季度动工,目前进度已过半,打造全省最大连片荷花主题公园,明年春节前果香园、菜香园、鱼香园、浅水湾农庄也将开放,与4.7公里的乡村绿廊一道,给市民待上一整天的理由,打造江海“三业”(农业、工业、服务业)融合、协调、科学发展的样板。
今年第三季度,江门市第一中学扩容增效建设工程、学前教育“5080”工程新建幼儿园项目等引人关注,其中江门市第一中学扩容增效建设工程投资1.8亿元,将新建一幢科学教学楼、一幢科创中心教学楼、一幢教师宿舍、配套地下车库、设备房及门卫室,继续提升校园面貌。学前教育“5080”工程新建幼儿园项目投资近5000万元,将新建幼儿园4所,分别是恒大小区配套幼儿园、华发小区配套幼儿园、府西小区配套幼儿园和龙溪新城幼儿园,可提供近400个学位,建成一个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的江海教育“黄金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