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森博纸业在中国高档复印纸市场占比超过33%,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我市推出“政银通办”,120项政务服务在银行网点就可办结。
2020年7月,江门大广海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封关运营。
听故事
亚太森博是新加坡一家世界领先的浆纸生产商,在广东、山东、福建、重庆等地都有投资。早在2002年,亚太森博(广东)纸业有限公司就已落户江门,发展成为广东制造业百强企业。2020年,亚太森博纸业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团结全体员工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产量和销售额创历史新高,其中产量超102万吨,比年初定的目标多了8000吨,比2019年多了2.5万吨。
也就在去年,该公司在众多投资城市中认真比选,最终决定增资200亿元扩大江门项目生产规模。据悉,亚太森博本次增资200亿元项目具体包括90万吨高档文化纸项目、20万吨水刺无纺布项目、12万吨生活用纸项目,以及燃气热电联供设施等,首批项目包括年产45万吨高档文化纸和年产3.7万吨水刺无纺布及制品项目,计划投资超30亿元,目前首批项目已正式动工建设。
亚太森博的增资选择,是近年来江门改革开放水平持续提升的一个具体体现,是对江门营商环境的充分认可。“十三五”期间,江门与大湾区城市的合作持续深化,率先在全国上线运行商事登记“智能湾区通”,125个事项实现港澳跨境通办。江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江门海关通关效率居全国前列。短短数月,央视《新闻联播》2次报道江门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江门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进出口总额稳居全省第八。今天的江门,区域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正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演绎一个又一个“春天的故事”。
看发展
在江门,生意好做吗?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21世纪经济研究院给出了答案。
今年年初,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21世纪经济研究院测算了全国296个地级和地级以上城市营商环境水平,联合发布《2020年中国29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营商环境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江门营商环境位列第43名,表现出色。这也是江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密钥”。
去年7月6日,江门市政府与新加坡金鹰集团旗下亚太森博(广东)纸业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亚太纸业将在广东银洲湖纸业基地新增投资200亿元,建设90万吨文化纸等项目,同时投资建设燃气热电联供设施,力争5年内完成全部项目投资建设。
不仅仅是亚太森博,去年2月18日通过“云签约”签订了投资协议,3月26日成功拍下深江产业园大泽园区一块土地,3月30日正式动工建设,总投资60亿元的江门(新会)万洋众创城项目正加紧施工,将为江门增添一座全新的产业新城,这是继投资140亿元的鹤山万洋众创城项目之后,万洋集团对江门又一次“重仓加码”……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门以“破”解困局,创新招商方式、优化营商环境,“云招商”“外贸云推广”等多项措施打出“组合拳”,吸引各行业巨头纷纷巨资“加仓”江门,各重点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扶持多了、通关便捷了、办事效率更快了、投资者权益更有保障了……一项项改革,带来一个个看似微小的进步,却牵动着、温暖着市场主体的心,激发起他们创业创新的热情与活力,汇聚起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与合力。在江门,营商“软”环境不断培育出发展“硬”实力。
A 以海纳百川的魄力融入时代大潮
1992年,大长江集团落户江门,随后迅猛发展。作为中国500强企业之一,大长江连续多年蝉联全国摩托车行业第一,其生产的“豪爵”产品多次获得“中国名牌”称号,蝉联行业桂冠,成为消费者最满意的摩托车品牌。
大长江是我市利用外资的一个典型。其实早在1979年,我市就与港澳商人兴办“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图来样生产、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企业3家,合同利用外资协议额80.80万美元;1986年,江门市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向外商独资经营延伸;1991年,各地的国有、集体企业产权转制,通过股权转让与外商合资经营,引进资金,引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1993年,全国新闻媒体评选的中国最大规模500家外商投资工业企业,江门市10家企业名列其中;2000年,江门市区建成投产的大长江摩托车集团有限公司、江门联和发动机有限公司等几家大型外商投资企业,逐步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摩托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
江门是全国著名侨乡,这成了利用外资的独特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充分发挥毗邻港澳、华侨众多等优势,积极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力引进高质量外资项目,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推进社会消费转型升级,为我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0多年来,江门开放型经济始终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江门400多万人民众志成城的努力,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节拍,见证了40多年物换星移,岁月如歌,见证了40多年栉风沐雨,跨越腾飞,见证了40多年沧桑巨变,谱写出一首以开放促发展的壮丽诗篇。
40多年来,我市把握历史机遇,开拓进取,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举措,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推动开放型经济迈出新步伐。
“十三五”期间尤其是后半期,我市开放平台建设捷报频传。2020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我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20年7月,江门大广海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封关运营。2020年12月,商务部新认定江门市新会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五金不锈钢制品),考核认定老基地江门市蓬江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摩托车及零部件)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2018年,商务部认定开平水口、鹤山址山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水暖卫浴)。原国家质检总局复审后继续授予我市国家级出口摩托车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
目前,全市共有4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3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蓬江区摩托车基地、鹤山印刷产品基地、恩平恩城麦克风基地),6个全国性进出口行业协会共建出口基地(江门家居用品、江门箱包皮具、开平水暖卫浴、恩平麦克风、江门摩托车、江门家用电器)。
我市还建成跨境电子商务快件分拣清关中心6个,分拣清关线34条,日清关能力超过20万件,分拣清关能力位居全国前茅。江门国际邮件互换局是全省进驻当地国际互换局的6个分支局之一,提供快件直接通关服务,可实现江门及周边区域国际邮件和快件在江门地区进行通关直接发往世界各地。我市与凌志集团共建的中美(江门)合作园入选广东省国际合作园行列,成为广东首个中美合作建设的美式国际化合作园区。
B 重点建设项目“开花结果”
位于江门高新区的江门麦克韦尔电子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工人挥汗如雨,起重机、打桩机、挖掘机等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作为近年来江门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之一、实现“交地即动工、落地即投产”的江门麦克韦尔电子科技产业园,计划总投资30亿元,将打造集研发、制造、销售总部于一体的智能产业科技园。
今年1月,江门麦克韦尔电子科技产业园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江海区举行。据介绍,江门1期项目投入运营时间计划在2022年6月,江门2期项目预计在2023年前后投入运营。
而当时选择来江门,深圳总公司看到的不仅仅是江门广阔的发展空间,还有显著的区位优势和完善的交通配套。
无独有偶。去年1月签约、5月动工建设,总投资70亿元的宏发高新产业城项目是开平市目前引进的投资规模最大、产业拉动力极强的重大项目,也是我市紧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性机遇,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努力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基地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深圳市宏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吴奕群表示,考察对接和投资创办项目的这段日子,可以深刻感受到江门独特的投资营商环境优势。
近年来,江门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来抓,聚焦重点产业,实施精准招商,力推重大项目引进落地。同时,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利用外资优惠政策,着力改善营商环境,推进“多证合一”审批改革,在全国率先开通港澳资备案登记离岸远程办理服务,切实提高招商引资服务水平,努力提高项目合同转化率及资金到位率,利用外资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
在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建设、“双区驱动”机遇的推动下,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来江门考察、投资,巴斯夫等世界500强企业实现增资扩产,合计增加合同外资1.91亿美元。中集集团、腾讯、华为、宝能、万科等中国500强企业、世界500强企业与我市合作有新进展,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在这片热土上“开花结果”。
例如,中集集团与我市在智能集成装备、模块化建筑业务、消防救援装备、产城融合等项目开展合作;腾讯“WeCity未来城市”项目落户江门人才岛(首次在广东落地),人才岛智慧展示中心已动工建设;华为在我市打造科技创新人才示范岛,与江门职院合作建设“华为ICT学院”;宝能、万科与我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国家电投综合能源项目落户开平。
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0144个,累计合同外资金额306.96亿美元,累计实际吸收外资金额206.06亿美元。引进了法国电力国际、英国BP、德国巴斯夫、美国艾默生等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其中,中油BP将江门定为地区总部。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市有世界500强投资企业47家。亚太纸业、李锦记、大长江摩托、鹤山雅图仕等知名外资企业不断增资扩产,发展壮大。
C 企业点赞江门营商环境
大海行船,总会遇到各种风浪,而今日的中国,正是在风雨考验和应对挑战中不断发展壮大。
由此及彼,去年以来,江门全面落实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坚决夺取“双胜利”,保障复工复产“30条”“1+N”系列政策、稳投资举措、开展“暖企业、促投资”调研等强有力的政策、举措,坚定了江门市在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的信心和决心,更是让企业率先感知到经济的暖意,传递经济开始进入温和复苏轨道的积极信号,让各行各业充满了干劲和信心。
“疫情防控期间,我们仅用4天就完成了从土地拍卖到正式动工所需的重要审批。”去年3月30日,总投资60亿元的江门(新会)万洋众创城项目在深江产业园大泽园区动工建设,项目总经理顾兴剑对“新会速度”印象深刻。4天,刷新了新会投资项目审批最短时间纪录,在疫情防控期间更加弥足珍贵。
通过主动靠前服务,管委会指导项目方备齐相关资料,最终帮助项目方用最短的时间,顺利完成了动工所需的各项主要审批工作。顾兴剑感动地说:“当地政府务实的工作作风,就是我们选择落户的重要原因。”
硬件提速,软件优化,“政银通办”,120项政务服务在银行网点就可办结;“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深入推进,去年2月,江门启用的“智能湾区通”系统,香港澳门同胞在江门办公司,通过远程身份认证,足不出户就可以开办企业……
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已逐步产生“磁场”效应。“十三五”期间,我市对外贸易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五年平均增速约3%,进出口、出口规模分别突破1400亿元和1000亿元大关。
“十三五”期间,全市洽谈引进投资超1亿元项目823个,投资总额5031.6亿元;超10亿元项目141个,投资额3371亿元。2020年,全市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211个,投资额1247.3亿元,分别增长7.1%和4.2% 。
“十三五”期间,全市实际吸收外资金额稳定在每年8亿美元左右,规模在全省排5—7位。2020年,全市实际吸收外资金额8.26亿美元,以商务部人民币口径统计为56.62亿元,增长3.8%,规模在全省排第5位。
2020年,我市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贸易摩擦、全球经济衰退的严重冲击,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外贸进出口实现正增长。全市进出口总值1428.9亿元,增长0.2%,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要知道,江门在优化营商环境道路上奋力奔跑的时候,许多城市同样在努力。你追我赶中,江门为什么对巨头们“充满吸引”?就是靠实打实、硬碰硬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敢蹚改革“深水区”,敢啃改革“硬骨头”。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亚太森博等企业的增资扩产可谓逆势而上,这说明企业仍然看好发展前景和经济发展“韧性”,起到龙头带动示范作用。
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志坚表示,大中型企业是我市经济复苏增长的重要支撑,建议下一步持续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和条件,建设更大规模和更上档次的载体,吸引大型企业落户集聚,推动我市中长期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拓展对外新空间,推动外贸创新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稳住外资基本盘;打造开放合作新平台,为对外开放发展提供新支撑。”据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商务部门将持续优化投资营商环境,加大投资激励扶持力度,营造政策比较优势。健全外资企业权益保护机制,完善重大外资项目服务专班机制,着力引进一批高质量、强带动的外资项目,形成吸引外资“强磁场”。同时,高质量推进中国(江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提升口岸设施建设水平,打造高新区公共码头“智慧口岸”亮点工程,并搭建全球商贸网络,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建立公共海外仓、跨境电子商务海外运营中心,充分发挥24个境外商务交流处的作用,积极为我市重点行业企业牵线搭桥,寻找贸易投资合作商机。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敏锐 林润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