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利局扎实为群众办实事,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
恩平市良西镇龙安塘村村民正用自来水洗菜。
“水清了,饭香了,日子更甜了”,开平市赤水镇步栏村村民李宇权笑着对记者说,党的政策真好,让步栏村群众告别了“喝水难”和“浑浊水”的年代。“还记得今年3月中旬通自来水时,我喝上第一口自来水时的心情,按理来说,水是没有味道的,但我喝下第一口,感受到自来水的味道是甜的,沁人心脾的甜!”李宇权说。
让“放心水”浸润百姓心田是市水利局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水利局高标准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事项清单,针对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拆除睦洲水上溢油应急设备库违章建筑物等8项任务,分管领导牵头包干,每月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坚持以问题导向,及时掌握各地区工作进展情况,扎实为群众办实事,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市水利局“我为群众办实事”8项任务已全部完成。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张浩洋
润民心
打通农村集中供水“最后一公里”
实现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是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亦是我市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任务,同样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开平、恩平等地乡村、农户家中调研农村集中供水工作,强调要多渠道保障建设资金,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加强饮水安全宣传力度,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任务。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统筹,成立农村集中供水攻坚领导小组,落实组织协调、资金保障、监督管理等工作。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水利局将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清单,并成立工作专班,以问题为导向,定期组织现场检查和技术指导,创新供水机制,推动各地攻坚克难,全力推进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打通农村集中供水“最后一公里”。
受今年降雨减少影响,鹤山双合镇一度全镇间断供水4天。为解决近2万名群众用水难的问题,市水利局急群众之所急,积极协调鹤山、开平两市制订调水方案,投入2330万元,提前1个月实现跨县取水设施管道全线连通,实现了“远水”解“近渴”的目标。
市水利局深入调研摸底,找准问题症结,积极落实组织建设、制定攻坚方案、多方筹集资金等“三项措施”,7月上旬提前将2022年度1529万元市级奖补资金下达给相关县级市,并重点给予地方财政困难、任务较重的恩平市额外补助资金500万元。发挥县镇村、乡贤与侨胞、政企“三个合力”,调动各方积极性,缩短工作时序、捆绑打包建设,加快项目进度;恩平市沙湖等镇大力发动海外华侨、外出乡贤积极捐款,支持集中供水工程建设,缓解地方资金筹措压力。9月底,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工程完成,经试运营后,工程已全线实现通水,我市成为全省提前完成集中供水全覆盖3个地级市之一,最后的478条自然村8.24万农村群众终于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支持恩平大田镇朗北村灌渠改造工程,市水利局积极协调市“两新”组织党支部——江门市科禹水利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党支部,免费提供工程设计服务,为当地节省费用约25万元,优先解决群众春耕灌溉用水问题。
保安全
为市民安全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蓝藻水华的发生,将导致供水出现异味、藻毒素浓度超标等恶劣后果。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应对蓝藻水华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保障供水安全,市水利局提前通过藻类监测,做好水华风险评估及蓝藻预警。“我们将我市大中型藻类监测中蓝藻水华风险为‘高’的水库以及大型水库纳入监测范围。实地查勘各水库的水文特征,包括水库的集水面积、库容、入库河流分布等,并调查开发利用现状,包括库区的旅游开发、渔业养殖、排污口分布等。”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市水利局已完成计划内的4宗大型水库和9宗中型水库藻类监测,为市民用水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市水利局还针对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私自建设的睦洲溢油应急设备库违章建筑物进行拆除,并完成11宗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加强潭江流域防洪体系建设,为市民安全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美环境
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一望无垠的碧道,骑行道与步行道蓝红相映,老人们在此散步,三两妇女结伴牵绳遛狗,一旁的小孩们嬉戏不断。这样一幅人、景、水“交相辉映”的美景图每天都在侨乡大地上演。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碧道建设305公里,完成投资46亿元,重点建设8个市级碧道示范段,其中西江蓬江段碧道、江海区礼乐河碧道—乡村绿廊、西江外滩湿地公园等碧道,已成为市民休闲旅游、体育健身的网红打卡点,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吃水不忘掘井人。近年来,水利部门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各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大大改善水库移民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2021年全市投入移民资金约1亿元,用于扶持移民发展生产和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移民村美丽家园。”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项目包括饮水管网、灌渠、文化室等环境整治项目,有效提升了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营造安居乐业,和谐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此外,市水利局积极组织志愿服务,助力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10月17日,2021年守护邑岸·江门市“河小青”成长计划启动仪式在蓬江区智水展示中心举行,首批江门“河小青”成长计划正式学员“诞生”。“我们希望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作用,让水生态教育从娃娃抓起,继而提升市民水生态保护意识,营造保护水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的良好氛围。”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市水利局还积极开展送法下乡活动,提高群众对水法律法规的认识,以普法促进全民依法治水管水意识提升,增强水法律法规宣传的感染力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