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后的天沙河水清岸绿、如诗如画。
问渠那得清如许?齐抓共管活水来。
河水清澈,树木林立……走在蓬江区天沙河碧道上,水清岸绿的景观如画卷一般铺展开。若把时间坐标拉回数年之前,你会看到另一条天沙河:岸边杂草丛生,河道淤泥堵塞,河水黑臭难闻……
清淤疏浚、岸坡复绿、鱼翔浅底,整治后的天沙河如诗如画,目睹从小陪伴在侧的河流变通变清,80岁的区德成很是高兴,感叹儿时记忆中河畅水清的景象又重现眼前。
这是江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和城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巨变的背后,是江门城管人守护一方水清河晏的魄力。近日,记者对江门多处河流进行探访,解开江门水清河晏的“水密码”。虽然寒冬已至,但江门河景依然动人。
文/图 张华炽 城管宣
进行专项污染治理
加强监控实现“长制久清”
天沙河是蓬江区主要河流,流域面积290.59平方公里,干流全长48.5公里,由北向南贯穿城区,被誉为蓬江区的“母亲河”。曾经,原本清澈的天沙河变得污水横流,黑色的河面几乎静止,从河面吹来的风带来一阵阵恶臭。这让在这附近生活了数十年的区德成十分痛心。
“在我小时候,常和朋友在河里抓鱼,可是后来看着水变黑变臭,这鱼自己跳上来也没人敢吃。”区德成说起往事,有些出神。不过,区德成很快又笑逐颜开,“这几年,天沙河逐渐变好了,你看,现在水变得多好。还有这天沙河一带的风景,真美!”区德成说,自从天沙河变好后,他又喜欢上了这里。虽然近几天江门气温骤降,但他还是会来这里走一走、看一看。“感受新时代的美好。”区德成笑着说。
天沙河的改变并不是孤例。据了解,我市天沙河、杜阮河、六联水库至木朗排灌渠、龙榜排灌渠、丹灶河、龙溪河、麻园河、礼乐中心河、会城河、紫水河、英洲海水道城区段和龙湾河共12条河被列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长度共71.646公里。我市2016年开始治理,累计投资约85亿元,至2020年已全部完成治理,透明度、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氨氮四项水质指标持续稳定达标,全部消除黑臭。
是什么样的魔法让河水回归清澈?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相关工作人员透露,这并不是魔法,而是每个城管人夜以继日的努力。我市成立市城市黑臭水体及生活污水治理办公室,由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由各职能部门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此外,制定《江门市区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以及工业、农业、垃圾、生活污水4个专项污染整治工作方案,并落实一河一策、一河一台账、一河一评估、一河一清单“四个一”制度和一名责任领导、一个工作团队、一个工作方案、一张倒排工期清单、一张挂战图、一抓到底“六个一”机制。在行动上,通过拆禽畜养殖场,治“散乱污”企业等行政措施,实现污染物源头减量;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提质等工程措施实现黑臭消除;通过河道巡查、垃圾清理、设施维护等长效措施,实现“长制久清”。
“在消除黑臭水体后,我们还建立起了一系列的工作方案。”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消除黑臭并不是工作的结束,下一步将开展查漏补缺工作,按照“干支流、左右岸、上下游”全流域综合治理要求,进一步治理周边区域的黑臭水体。同时,进一步查找管网空白区并及时完善,巩固治理成效。此外,还将建立落实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长效机制,落实河长制的日常巡河和沿线垃圾清理;开展常态化的活水调度,提升水质;加强沿线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的运维,确保污水不溢流;加强工业污水偷排的巡查和执法力度,推动农业养殖尾水治理,减少污染物旱天入河;提高合流制管网清理频次,减少污染物雨天入河。
“我们将继续联合市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开展日常巡查、整治和考核,巩固治理成效。”工作人员介绍。
力推黑臭水体治理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位居全省第三
若说江门近年来的水体变化,老江门人会告诉你,水质变回他们童年记忆中的样子;新生代的江门人会告诉你,水质越来越好,看上去令人赏心悦目。漫步在江门城区或乡村,美丽的河景总能吸引人驻足停留。过去河涌旁人们掩鼻而逃的情景,成为父辈教训稚童爱护环境的素材。这其中,不得不提我市污水处理工作的出色成效。
水是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的名片。自2019年以来,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发扬钉钉子精神,围绕涉及我市的西江下东、西江布洲、潭江牛湾和潭江苍山渡口等流域断面水质达标工作,全面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一张蓝图干到底。2021年,我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8%,位居全省第三名,并获评“全省重点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攻坚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在城镇污水处理上,我市制定《江门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全市各城镇污水处理厂制定“一厂一策”系统化整治方案,全面找准找全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方案,切实提升收集、处理能力。通过管网排查,找出管网空白区,新建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做到污水应收尽收。通过管网排查,精准改造管网,实施清污分流,从而提升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印发《江门市排水管理办法》,规范排水户排水行为,强化违规排水的执法。
截至目前,江门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累计投资85亿元,建成区新建污水管网476公里(累计813公里),新(扩)建污水处理厂6座(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17.5万吨/日),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6座(提标处理能力48.5万吨/日),目前建成区总处理能力达73.5万吨/日。
此外,“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16.35万吨/日,新建城镇污水管网533公里,改造城镇老旧管网53公里,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我市全面推进“六大工程”提供有力的生态环境保障。
狠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全市大部分自然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
随着河水流淌离开城镇走入乡村,在台山市海宴镇五丰村,河水清澈,倒映着东南风情村的韵味,来南方过冬的候鸟偶尔还会在此停歇。这富有野趣的乡村风情,离不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所取得的卓越成效。
据了解,我市共有10901个自然村,目前有8983个自然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其中,960个自然村生活污水纳入污水厂,2901个自然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随意排放生活污水,河边漂浮着生活垃圾的农村情景,逐渐成为过去式。
为了做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我市制定了《江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实施方案(2019-2022年)》;科学评估,因地制宜采取纳入污水厂、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分散式处理、资源化利用治理模式;指导各县(市、区)灵活筹集资金,通过政府直接投资、PPP、EPC+O、专项债及发动社会自筹等形式,通过整县打包推进与镇(街)村自建相结合的方式,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印发和落实《关于加强江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日常维护管理的通知》,强化设施日常巡查和维护,落实水质检测和公众监督。
高度重视、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查缺补漏、提质增效,或许就是江门水体不断变化的“密码”。行走在江门大大小小的河边,虽是冬日,却多少有了“最爱江门河边行,绿杨阴里白沙堤”的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