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委会成立党组织后,凝聚力更强了。”蓬江区嘉悦名都小区业主委员会成立了党支部,对于“把支部建在小区”取得的成效,业主彭禄茂点赞道,“业委会在党的领导下,把小区治理得更好了,我们业主都很放心”。
“红色管家”破解小区物业管理难题,是市委组织部关注基层惠民生,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心走深的一个典型事例。
随着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现代物业管理成为城市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以来,我市坚持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探索“红色物业”新模式,在多地建立起小区(物业)党组织,目前全市共有小区(物业)党组织300个,将党组织触角延伸到小区和楼栋单元,有效激发了党群活力。
文/黎禹君 江组轩
支部建在小区上
治理有了带头人
嘉悦名都小区于2011年建成,目前共有住户1100多户。受多方因素影响,近年来小区面临着物业产权、小区综合治理等多方面问题。2021年2月,市委组织部会同市住建局、蓬江区委组织部推动该小区成立业委会党支部。
数据显示,我市现有物业管理区域872个,物业服务企业450家,从业人员超过1.7万人。当前,物业管理领域的矛盾纠纷已经成为城市社区治理中的突出问题:有的物业重经济利益,轻服务管理,与业主矛盾多发;有的社区精力有限,难以解决物业与业主之间的矛盾。在这一背景下,业主委员会的责任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市成立了141个业主委员会。在此背景下,我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支部建在小区上,治理也有了带头人,这正是我市探索“红色物业”新模式的出发点。
“业委会共有11个成员,其中7人是党员。”嘉悦名都小区业委会党支部书记李玲玲表示:“在处理小区综合治理问题上,我们充分发扬共产党员政治立场坚定、群众凝聚力强的优良传统。”
党支部成立后,嘉悦名都小区党员主动亮身份、担大责,在新旧物业更替的特殊时期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小区广大业主的认可。经此一事,小区业主对换届后的业委会给予了更多信赖和支持,新物业公司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的九大项改造工程,如今正开展得如火如荼。
小区党组织
引领组建业委会
以江南街道新南小区为试点,江海区探索推行“先建立小区党组织,再在小区党组织领导下组建业主委员会”的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新模式。小区党支部和业委会双向培育交叉任职,业委会党员占比近50%,着力打造“红色业委会”,形成“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的闭环管理模式,解决业委会监督缺失等问题。
据介绍,新南小区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是名副其实的老旧小区,难逃停车难、管理乱的通病。曾经,有业主提出成立业委会,牵头解决小区存在的问题,然而从2015年到2020年,曾经5次尝试成立业委会,最后都没成功。
江南街道新中社区相关负责人回忆,有业主认为业委会就是“来收钱的”,也有人认为业委会委员是为了谋私利——1044户业主的意见得不到统一,导致业委会的成立一拖再拖。
2020年8月,在江南街道的推动下,新南小区成立了江海区首个小区党组织,共有10名党员,梁健汉当选党支部书记。
为赢得业主的信任,党员牵头成立了新南小区义工爱心服务队,带动热心业主改善小区环境、慰问困难群众、举办文化活动等。自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来,小区累计完成民生实事140多件,义工爱心服务队也从最开始的13人发展为如今的28人。
党员的无私奉献,业主看在眼里、记在心上。2020年12月,新南小区终于成立了业委会,并决定聘请车辆调度员,解决了停车难这个困扰业主多年的问题。
“没想到,我们新南小区可以成立业委会,这个太难了。”梁健汉有感而发,他说,在小区住了十几年,深知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如今我们在党建引领下,建设和谐有序居民小区。业主们也一条心,小区越来越和谐了。”
据介绍,江海区注重加强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与社区、业委会、开发商、居民的沟通联系,将党的工作覆盖与社区治理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主动化解物业纠纷。以新南小区为例,党支部牵头制定《新南小区物业管理规约》《新南小区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等规章制度,有效提升小区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
“红色物业”
成基层治理有效载体
近年来,我市探索党建引领物业服务管理模式,把城市基层党建与小区物业有机融合,通过“亮身份、建阵地、提服务”,把“红色物业”打造成为推进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载体。
早在2020年,市委组织部、市委两新工委和市住建局党组联合印发了《关于党建引领加强社区物业服务管理的工作方案》,以党建引领破解物业服务管理难题,打造“红色管家”,从“组织体系、工作体系、运行体系”三个层面推动社区物业党建工作。
鹤山市沙坪街道丽城花园小区业委会是江门较早成立党支部的业委会,在小区居民看来,由400多住户组成的这张紧密关系网里,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是一个节点,党支部就是把住户连接起来的枢纽,带领大家朝共同的目标前进。在丽城花园小区,每当遇到难题,党支部和业委会便主动承担起维护邻里关系的重任。
有了党支部和一众优秀党员,丽城花园小区所在社区的工作开展也比以往顺畅很多,上传下达的效率提升不少。在丽城花园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陈自力看来,党支部早已成为居民与业委会、社区乃至各级政府部门沟通的重要桥梁。
为提高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治理和物业服务效能,我市还建立起“1+2+X吹哨报到”问题反映处置机制。“1”即街道党工委,“2”即社区居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X”是综治、住建、城管、民政等相关部门。多方聚焦物业管理问题,不定期召开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形成“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实事共做”的党建格局。
下一步,我市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联动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商解决小区矛盾纠纷和重大事项,以物业服务转型带动小区治理“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