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新修订的《广东江门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正式印发施行。这个自然保护区在台山大襟岛周边海域,生活着300多头中华白海豚,有6个年龄阶段的完整世代结构,年轻个体比例较高。
为了做好报道,江门日报社记者专程来到台山,在经验丰富的渔民带领下,很快就找到中华白海豚的踪迹,并拍下一系列中华白海豚嬉戏玩乐的视频与照片。相比在水族馆中被训练得规规矩矩能表演高难度动作的海豚,镜头中的这些野生精灵更显自由自在、活泼可爱,让人感叹大自然的奇妙与伟大。
据了解,目前全球有中华白海豚仅3000头左右,而珠江口区域是最为密集的海域,超过1000头。这些中华白海豚的生息海域如珍珠般散布于珠江口沿线,台山大襟岛周边海域是其中之一。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这片海域就好比一个“村庄”,这300多头中华白海豚正是“村民”。这些“村民”有6个年龄阶段的世代结构,表明了它们在这个“村庄”生活较为稳定;年轻个体比例较高的状况也说明,它们的生息得到有效保护,种群传续力较强,并未因为环境变化而“移民”。要知道,珠江口位于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每天穿过海域的船舶很多,再加上沿海工业、生活对水质、水温的影响,都会对中华白海豚的生存造成威胁。台山大襟岛周边海域的人类活动痕迹相对较少,是中华白海豚生活的世外桃源。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中华白海豚位于食物链的顶端,如此众多的种群得以稳定生存繁衍,也说明此海域仍然保持了较为良好的自然生态,各种海洋生物在这条生物链中保持动态平衡。这种自然天成的环境真是难能可贵!
前段时间,笔者研究蔡李佛拳,顺便了解了其发源地新会区崖门镇京梅村所在的古兜山脉。从目前来看,这片区域是珠江三角洲保存较为完整的山地,但仍然不能避免人类的影响。当年,蔡李佛拳的祖师陈享曾在此山打过老虎,留下虎皮,直至20世纪50年代,仍然有老虎活动的记录。时过境迁,现在已不见老虎踪迹。相较之下,台山大襟岛周边海域保存着如此珍稀的物种,是江门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其价值意义怎么拔高都不为过。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把此区域设立为自然保护区,并以地方法规的形式进行保护,非常有必要,很好地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宣传江门良好生态的“金名片”。
下一步,不妨通过适度利用,推进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据介绍,保护区会对海岛居民进行宣传教育,也会组织开展科普夏令营、海豚保护培训班等活动,努力普及相关知识,宣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笔者建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保护区可定期进行一些观测中华白海豚的慢直播,让网友近距离了解这种可爱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鸟天堂曾进行观鸟慢直播,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若对中华白海豚进行慢直播,其关注度肯定更高。直播时,还可给出链接,让有兴趣的网友查阅保护区的中华白海豚信息库,了解所观测到的中华白海豚更多的个体信息,以增加观测的趣味性。这种慢直播不仅在潜移默化中宣传了保护动物的理念,让人们自觉抵制售卖保护动物的违法行为;同时,也在观测过程中深深地烙上江门印记,起到很好的宣传效应。一则,让人们知道以“江”为名的江门不仅有江,还有辽阔的海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二则,江门的自然生态保护良好,非常适宜人居,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三则,把中华白海豚打造成江门的“形象大使”,让网友对江门留下深刻印象。
总而言之,中华白海豚是江门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既要着力保护,不让其濒危灭绝,也可适度利用,既通过利用促进保护,也为江门的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宋旭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