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政府正式答复
黄茅海大桥(也称黄茅海跨海通道)
力争于2020年底开工建设
8月1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发布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606号(工交邮电类021号) 提案答复的函”,其中提出,黄茅海大桥力争于2020年底开工建设,广东省赞同结合黄茅海大桥建设及早谋划区域产业布局等建议。
具体内容如下:
1. 关于注重统筹协调,
加快推进大桥建设等建议
规划建设黄茅海大桥,对完善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充分发挥港珠澳大桥功能作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该项目已列入《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目前正由广东省交通集团组织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力争于2020年底开工建设。
2. 关于加强政策引导,
完善产业规划布局等建议
广东省赞同结合黄茅海大桥建设及早谋划区域产业布局等建议,将在编制《粤港澳大湾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专项规划》中予以统筹研究,并将支持指导珠海、江门市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划部署,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平台,结合香港、澳门等周边城市的产业发展,借鉴世界先进湾区的建设发展经验,充分利用好周边的机场、港口等资源,提前谋划好黄茅海通道带动区域的产业规划布局,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同时,广东省将按照《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有关部署,支持珠海等地充分发挥交通便利条件和临近港澳的区域优势,充分发挥港澳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培育和建设覆盖粤港澳三地的现代物流枢纽,更好地服务珠江西岸地区产业发展。
3. 关于发挥港澳优势,
推进深度融合发展等建议
广东省支持珠海、江门等珠江西岸地市,利用重大交通项目平台,全方位加强与港澳两地的合作,发挥内地政策、资源优势,强化港澳产业的承接能力,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在文化旅游、康养服务等方面,充分挖掘珠海、江门文化资源,加强江珠港澳旅游联动,开发“一程多站”旅游产品,打造富有特色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旅游路径。
继续深化江门等珠江西岸城市与港澳的医养结合战略合作,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粤港澳大湾区医养结合机构,为港澳居民在内地就医养老提供更加便利条件。
积极探索制定公立医院开展跨境医疗合作试点,吸引港澳及国外优质医养结合产业转移落户。
多方努力协同促进珠江西岸与港澳产业多元化发展,推动湾区西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粤港澳深度融合发展和长期繁荣稳定。
黄茅海大桥
黄茅海大桥(黄茅海跨海通道)是广东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起点位于珠海市高栏港区,东接珠海鹤高高速公路,向西跨越黄茅海水域,终点位于台山市斗山镇。
项目对接新台高速并与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相交,路线全长30公里,其中跨海段长度14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
黄茅海大桥建成后,将形成香港—珠海—江门—粤西大通道,预计澳门至江门广海湾缩短里程18公里,珠海高栏港经济区至江门广海湾缩短里程3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