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链接: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门市“民生十大工程”行动计划(2023-2027年)》的通知
图解:江门市“民生十大工程”行动计划(2023-2027年)
《江门市“民生十大工程”行动计划(2023-2027年)》解读
现将《江门市“民生十大工程”行动计划(2023-2027年)》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强调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广东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坚持问题导向,健全为民办事长效机制,深入实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育儿、交通、食品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平安等“民生十大工程”,制定五年行动计划,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增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到2027年,十大民生领域落地实施一批重点民生工程项目,补齐一批民生短板弱项,破解一批民生难题,民生服务保障制度体系全面建立,民生服务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更加健全、运作更加顺畅,带动全市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区域公共服务差距进一步缩小,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主要内容
就业领域民生工程,通过稳步扩大就业容量,保障重点群体充分就业,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就业创业环境更加优越,劳动者技能素质显著提升,让每个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五年发展目标是:2023-2027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累计20万人以上。
教育领域民生工程,通过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基础教育发展差距,不断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五年发展目标是:到2027年,公办在园幼儿占比50%以上,义务教育公办学位比例达到95%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
医疗领域民生工程,通过加快全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进一步完善具有江门特色的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衡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质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五年发展目标是:到2027年,全市住院率达到85%的县(市)占比达到50%,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的县级公立医院数4个。
住房领域民生工程,通过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更好满足城镇新市民、青年人多层次住房需求。聚焦房屋建筑安全和功能,持续改善城乡居住环境。五年发展目标是:2023-2027年,全市新增累计筹集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9705套(间、户),其中:保障性租赁住房8000套(间)、公租房500套,实施发放租赁补贴1205户。
养老领域民生工程,通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基本养老服务,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扩大优质养老服务供给,基本建成覆盖全体老年人、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五年发展目标是:到2027年,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74%以上,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不少于6800户,公办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9%以上。
育儿领域民生工程,通过优化生育服务体系,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加强儿童健康服务保障,从生育、养育一体推进优生优育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五年发展目标是:到2027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0%以上,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5.5个,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达90%以上。
交通领域民生工程,通过稳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公路安全和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五年发展目标是:2023-2027年,新增县道及通行政村、省级产业园区、3A景区公路等重要节点公路升级改造超过28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危旧桥梁改造25座,完成农村公路安全提升工程60公里。
食品安全领域民生工程,通过认真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深入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地见效,守牢食品安全底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五年发展目标是:到2027年,千人食品抽检量不少于6.7批次/千人,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5%以上。
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民生工程,通过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让居民愿意消费,促进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五年发展目标是:到2027年,全市12345平台消费维权投诉按时办结率保持在98%以上。
平安领域民生工程,通过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推进重点领域、重点隐患治理,加快构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五年发展目标是:到2027年,社会治理能效得到新提升,严防发生影响恶劣的重大刑事治安案事件,“群众安全感、公安工作满意度”保持高位。
三、推动实施工作机制
为推动市“民生十大工程”落地见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加强组织协调,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并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做好衔接。二是健全推进落实机制。强化市“民生十大工程”与省“十件民生实事”、市“十件民生实事”项目统筹衔接,市“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主要从五年行动计划中遴选确定,以小切口推动“民生十大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激发各类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突出示范引领和竞标争先,推广“民生十大工程”典型做法和创新实践,打造一批民生工程样板。三是加强政策支持。强化要素保障,聚焦保障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项目引入集体、社会资本和公益力量,撬动更多力量投入到民生建设上来。四是强化督查考核评估。健全专项督查工作机制,加强对市“民生十大工程”重点工作任务跟踪督办,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新任务新要求,视推进实施情况动态调整民生项目和行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