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常常走在泥泞崎岖的乡间小路上,穿梭于油葱葱的田野里,蹲守在昏暗的乡村矮房里;他日夜奔程走入农村、走入基层、走入百姓;他以绣花工匠的精神全心全意地投身扶贫工作中,关心贫困家庭生活、关心贫困群众疾苦,设身处地的为百姓思考,积极主动的为百姓谋事,一户一策精准帮扶,让共产党员的光辉在精准扶贫的一线绽放。
他叫岑达威,现任恩平市就业服务中心主任,2018年起驻镇(街)帮扶工作组,负责恩城街道办石泉片区(石泉、石栏、石青、石联、平富岗、锦岗、新塘、飞鹅塘)44户贫困家庭的脱贫工作。
他在这一年的扶贫工作中,共帮助44户贫困家庭实现脱贫。他常感慨:“精准扶贫、精心帮扶,不是一句高尚的口号。当你真心融入扶贫时,扶贫工作者就是贫困家庭的亲人,每一个贫困户的生活都触动着自己千丝神经。他们生活在贫困苦难中,自己就无比痛苦难过。他们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自己就无比的幸福。真道不清是谁感动了谁”。
岑达威同志的扶贫片区中曾有这样一家扶贫户。扶贫户叫郑云燕,单身家庭,抚养一女一儿,女儿患精神病,儿子读小学三年级。郑云燕由于需要照顾患病女儿,无法外出务工,她经常带着女儿四处求医,11岁的儿子最终辍学在家干农活帮助照顾家庭。
岑达威同志到郑云燕家中开展入户走访时,郑云燕非常抗拒别人的帮助,她总是沉浸在痛苦里,感到生活绝望。“扶贫先扶志”——岑达威同志耐心地对其开展思想指导和生活帮助,多次开展走访慰问,他无微不至的关心,最终取得了扶贫户的信任,让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扶志扶勤,就业先行”。就业是解决有劳动能力的扶贫户家庭实现脱贫最根本最有效的良策。岑达威同志充分发挥其多年从事就业服务工作的职业优势,积极鼓励郑云燕积极面对生活,为其开展职业指导,对她进行就业帮扶。郑云燕起初担忧自己去工作没人照顾孩子。岑达威同志想得细、做得精,他积极联系当地“扶贫车间”企业,多次与企业负责人沟通,并多次陪同母女二人到博兴电子(恩平)有限公司参观、面试,最终企业为郑云燕开通“绿色就业通道”——郑云燕带着患病的女儿一起上班。自母女一起工作后,她们终于有了稳定收入,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和保障。
“扶贫须扶学”——郑云燕儿子的教育问题,常常令岑达威牵肠挂肚。
“不能让孩子失学!”
岑达威同志积极向恩城街道办、镇教育办、恩平市教育局等部门反映扶贫户的真实情况,努力沟通,并对郑云燕儿子读书情况专题研究,通过多方部门积极沟通协调,成功帮助其儿子在恩城第三小学继续就读。郑云燕儿子因家庭情况总是自卑,不敢与同学交往。岑达威像亲哥哥一样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通过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沟通联系,成功帮助他申请了助学金1000元。联合恩城第三小学和中山纪念中学“小明会”会员对其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和学习帮助,并送上慰问金400元和学习用品,交流帮扶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
“医疗扶贫拔穷根”——针对郑云燕女儿精神残疾问题,岑达威同志日夜操心,为郑云燕女儿治疗疾病得到保障,他积极与恩平市残联沟通联系,争取政策帮扶,成功帮助其申请了残疾人扶持金5000元。实现扶贫户医疗保障待遇政策,帮助她申请新时期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补贴3000元。
扶贫像“绣花”,要细致入微。岑达威同志充分发挥绣花本领,默默守在一线,他的努力和付出,源于扶贫干部肩上的责任,源于扶贫干部勇于担当的精神。通过岑达威同志的多方奔走和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2018年,扶贫户郑云燕的家庭收入翻了几番,全家走出了贫苦的阴影,并过上了积极向上幸福的生活。
郑云燕(中)向岑达威(左)送上锦旗
岑达威驻镇(街)开展帮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