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菜师傅•五味人生】
在对的时候,寻找对的味道
又到七月,很快就是牛郎织女一年一会之期。
在江门街,一年一会的何止牛郎织女,还有:
江海春节的桃花源;
蓬江杜阮二月的禾雀花;
新会、开平、鹤山三月的油菜花;
蓬江天福路三月的黄花风铃一条黄金街;
鹤山古劳六月的荷花水乡;
五邑大学七月散发糯米鸡味的荷花田;
江海礼乐七月的酸酸甜甜的巨峰葡萄、布甸口感带花香的本地番石榴;
全五邑地区七月的黄皮;
台山十二月的大沙梅林……
“春有鲜花秋有月,夏享凉风冬赏雪”。无论看的、吃的,江门人都讲究“应季”“当造”。只有应季,才是生长最旺、最好看、最好吃、最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法则的。特别是吃的,中医角度也认为“应季”“当造”才最健康、最安全。
黄沙蚬也是一种分季候的美食。
小时候,黄沙蚬是很普通的一种水产。不知从哪一年起,黄沙蚬清明前后最肥美的秘密广为人知后,清明蚬的价格从白菜价跳升成肉价,还不一定买得到。当季的蚬,不论大小,肉都是长满壳内的空间。比手指头大一点的中蚬最好,因为大了肉老而韧,小了吃得费劲,也破坏生态。
新会睦洲石板沙盛产黄沙蚬。因其环境优美,水质优良,所产黄沙蚬亦味鲜、肉肥、少沙、无异味。每年清明前后,石板沙车水马龙,人头涌涌,只为一尝黄沙蚬,导致当地蚬身价飙升。供不应求时,还要引进黑壳个大肉韧的广西泥蚬做外援(但一看就分辨得出)。
蚬的吃法,近十年兴清蒸,包括蒜蓉蒸、油盐蒸、沙姜蒸;二十年前兴重油重料的圆盘焗,叫啫啫蚬、卜卜蚬,取意于焗的过程油水佐料交相沸腾的声响;三十年前兴炒蚬,姜蒜下锅爆香,再下蚬爆炒,将近干水时下酱油、料酒,有人喜欢加辣椒圈,有人喜欢下紫苏叶。更传统的做法是蚬粥。在江门市区内,能吃到传统蚬粥的,只有两三家小餐馆。
蚬肉性寒,传统做法有专门祛寒的步骤。
一、带壳的蚬在净水中加两滴油或少许盐静养出沙一两小时;
二、姜片煮开水,蚬洗净后倒入沸水中煮至开口,捞起晾凉;
三、蚬水静置,滤去沉底的沙,加姜片、新会陈皮一起煮米粥至绵滑(姜片、陈皮祛寒去腥增香);
四、煮粥期间,蚬晾凉去壳取净肉;
(以上几个步骤,经常被工业化工序取代,有人专门将蚬加工成净肉,有人专门买现成净蚬肉制作食品,蚬水则被味精代替)
五、起锅,少油,放入姜丝、冲菜粒爆香(冲菜以江门蓬江荷塘出的冲菜为佳,咸中带甜、颗粒分明、爽脆无渣),再放入蚬肉,炒至微黄(祛寒去腥);
六、所有炒物放入煮好的蚬水粥里重新煮开;
七、装碗,随喜加盐、胡椒粉、葱花、香菜,开吃。
时节如流,如今已七月,吃蚬的季节早就过了,只有待明年孟春趁早。
“应季”“当造”之物最大的缺陷是很快过季过造,尤显珍贵。所以,在对的时候,遇上对的美食,和遇上对的人、事、物一样,值得珍惜,莫要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