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聚焦民生实事,坚持问题导向,着眼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通过学习查摆法、头脑风暴法、专家咨询法、调查研究法、四体联动法“五大方法”深入查找和检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形成了高质量的检视问题“四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和建章立制清单),共68个问题、建章立制清单39个,并坚持立行立改,限期整改,确保检视问题全部整改落实到位。截至目前,已出台《江门市“五邑家政”工程促进就业工作实施方案》《江门市“粤菜师傅”研修院管理办法》等8项制度,68个问题确保11月底前取得阶段性进展或完成整改。
一、学习查摆法,对表对标找弱点。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查摆问题贯穿于主题教育学习活动全过程。在组织的8场次集中学习研讨活动中,要求各处级干部、各科室、局属单位负责人围绕主题,将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边学习、边检视存在的问题,实现理论学习与检视反思相结合。通过全面的学习,通过对表对标查摆,为形成问题清单夯实了基础。
二、头脑风暴法,激发思维聚焦点。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瞄准和聚焦群众民生实事、制约事业发展难题,通过召开“头脑风暴”座谈会,广开言路、激发创新思维,找准问题症结和解决办法。在主题教育期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先后举办“头脑风暴”座谈会10多场次。局主要领导与各科室、局属单位负责人分就业创业、人事人才、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四大业务板块召开检视问题“头脑风暴”,座谈会,与会人员积极互动、畅所欲言,共梳理就业创业难题12个,社保难题6个,人才难题14个,劳动权益保护难题6个,并共同讨论研究相应解决措施。举办“乐业五邑”港澳青年座谈会,邀请20余名港澳青年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港澳青年在我市就业创业中存在的“痛点难点”。召开家政工程工作推进座谈会,听取家政企业(项目)代表的意见和需求,为做大做强我市家政工程共同研究对策。
三、专家咨询法,广开言路破难点。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充分发挥专家在特定领域的知识、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组织专家对人社业务发展遇到的问题和瓶颈进行“问症把脉”,查找“病状”,研判“病因”,对症下药。特别是针对专业性强的工伤保险等工作以及“粤菜师傅”“家政工程”等新工作任务,均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推动劳动能力现场集中鉴定工作,目前全市共有200多名专家参与到现场鉴定工作中,在组织现场鉴定时,广泛听取专家对工伤鉴定、预防等建议意见,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牵头成立江门市“粤菜师傅”工程咨询委员会,甄选37位来自文化研究、职业教育、饮食烹饪行业的专家、名师、大厨作为江门市“粤菜师傅”工程咨询委员会的首届委员,探索建立江门“粤菜师傅”研修院,在出台“粤菜师傅”有关文件政策时,均征求咨询委员会意见,使“粤菜师傅”工程更加贴近江门实际,更接地气。
四、调查研究法,深入基层疏堵点。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坚持以脚步“沉”下去,问题“捞”上来,带着调研课题和工作难题,到农村社区、企业等一线调查研究,主题教育期间,局领导班子成员累计深入基层调研共31次,调研发现问题24个,研究制定措施44条,形成5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破解港澳青年在内地初创期间资源对接存在较大困难的实际问题,局主要领导牵头组建调研组,深入各市(区)调研,了解完善就业创业政策和平台,提高创业成功率的“第一手资料”。分管领导带队到广西崇左对口扶持县开展暖企招工暨校企合作专题调研,促进江门-崇左产业转移、贫困人员就业和劳动力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对接,提高劳务协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调研组对我市16家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10家重点零部件及相关配套企业的人才状况和引才需求开展深调研,收集了1个项目、79个人才需求和10余条建议。五、四体联动法,倾听民意消痛点。在主题教育期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党支部(总支)组织多次“四体联动”(各党支部分别对接1家“两新”党组织、1家事业单位党组织、1家农村或社区基层党组织)党建活动,与对口联系的企事业单位、农村基层群众紧密联系起来,了解掌握人社政策落实情况,共同把人社改革发展中遇到的痛点梳理好、解决好。主题教育期间,各党支部(总支)现场走访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等基层党组织10余家,共收集意见建议30余条,整合纳入问题清单20余个。局机关党委、机关第一支部到江海区礼乐街道乌纱村党总支部开展“四体联动”党建活动,倾听基层群众对人社工作的意见建议。鉴定中心党支部和考试院党支部到江门市安诺特炊具制造有限公司党支部开展“四体联动”主题党日活动,了解企业在用工、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情况和遇到困难。局机关第三党支部结对市五邑中医院开展“四体联动”党建活动,上门宣讲人才、社保政策,收集博士后科研平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