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聚焦党建主业主责,以做好“三个表率”为目标,通过“四个行动”着力打造“高效型”“学习型”“服务型”“智慧型”模范机关,以党建引领人社事业高质量加速发展。
一、实施党建引领行动,建设高效型模范机关。树立实绩导向,将稳就业保民生、推进“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培训工程、实施“湾区人才”工程、稳定和谐劳动关系、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决战脱贫攻坚等人社重点工作纳入党建督办,健全党组织参与“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持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做到党建与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今年以来,市人社局针对疫情防控和行业发展需求,先后牵头出台“援企减负12条”“引导务工人员返岗5条”“2.0版促进就业九条”“深入推进三大培训工程方案”等新政策、新措施,打出“减负担、稳就业、保民生、育人才、促发展”组合拳,目前共为7.3万家用人单位减免工伤、失业、养老保险费10.91亿元,为5104家企业返还失业保险费、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补贴合计2.31亿元,组织1000多名优秀技校学子支援100多家企业复工复产,组织636家企业、5.8万名职工备案开展适岗培训补贴,组织扶贫返岗专车专列接送逾万名异地务工人员返回江门。搭建网络招聘平台促成近万名劳动者成功就业,建立“粤菜师傅+旅游+电商”产业联盟,全省率先开通电子社保卡“C-B”扫码支付服务、率先实施“粤菜师傅-彩虹计划”地方特色风味菜创业项目、率先建设“南粤家政”产业园,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实现人社事业发展提质提效提速。
二、实施初心锤炼行动,建设学习型模范机关。一是加强领导督学督教。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局党组会第一议题和各党支部“三会一课”第一主题,强化“一把手”领学督学,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开展学习研讨,充分发挥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示范引领作用,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推动人社业务高质量发展。二是构建党建学习新阵地、新模式。创新打造“春风习习-初心书苑”,建设党味浓厚的学习交流新阵地,制定2020年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开展“经典学习时”“创新大趋势”“人社新经纶”“发展总动员”“民情全接触”五类学习模式,通过举办“红色+思享汇 党建微课堂”、“业务大讲堂”、“技能大练兵”,开展专业化能力培训和业务交流分享,促进党员干部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锤炼专业作风、培养专业精神;通过举办“特色定制培训班”、“专家专题报告会”、“学法专题培训”,广泛开展履行职责必需知识的学习培训,促进党员干部开阔视野格局、优化知识结构、增强履职本领。三是注重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开展人社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掀起“学党规、学政策、强技能、强服务”的岗位练兵热潮,全面提升人社窗口单位工作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服务技能,着力培育打造一支高素质人社服务队伍。
三、实施基层结对行动,建设服务型模范机关。一是坚持领导带头,围绕疫情防控下的企业发展需求,由局领导班子率各党支部组建“暖企”党员先锋服务队,先后开展 “送补贴”“送政策”“送服务”三送活动、稳就业工作调研,局班子成员带队密集走访60多家重点企业,送上“真金白银”的“干货”帮扶政策,纾解企业资金压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形成以点带面、以线带片的服务效应。二是注重群策群力,创新实施红色组织力提升“百人行动”,组织全局113名党员干部结合岗位职责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每名党员干部结对1个基层组织单位、每月至少联系1次服务对象、填好1本民情记录本、建立1个问题清单、每月汇报1次联系情况、至少促成1个服务成果转化,打通人社惠民政策落地落实落细“最后一公里”,促进党员干部在下沉基层开展“一对一”常态化服务中锤炼党性、转变作风、砥砺品行,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高度融合。三是狠抓行风建设,以方便群众为出发点,围绕改善服务态度、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继续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持续推动“清事项、减材料、压事项”工作;深入各基层单位开展行风明察暗访活动,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采取现场察看、向经办人员咨询、拨打咨询电话、与办事群众交谈等方式开展暗访活动,详细了解基层单位行风建设情况,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四、实施信息化推进行动,建设智慧型模范机关。一是推进“红色指数”信息化建设。围绕贯彻落实党支部教育、监督、管理、服务等职责,研发建设“红色指数评估信息化系统”,着力打造党员教育学习、党务管理、“红色指数”评分考核、党员活动交流、党建结对活动、党建信息大数据六大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记录、管理基层党支部落实红色加速度党建工作任务的全过程,逐步实现党建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规范化,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二是推进家政服务信息化建设。依托“五邑人社”微信小程序搭建南粤家政(江门)数字化信息平台,先后发布“互联网+”培训就业服务平台,整合全市家政培训资源为家政人员提供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认证、补贴申领、就业对接等一站式服务;打造“互联网+”家政服务超市,整合家政市场资源,组织首批10家家政企业进驻平台,提供照顾老人、保洁清洗、月嫂等八大类家政服务,市民通过平台轻松实现家政服务“指尖选购”;推出家政“安心码”,实施家政人员实名制管理,家政人员持“安心码”上门服务,雇主“扫一扫”即可全面了解家政人员信息,使雇主“轻松选,放心用”,打造安心家政。三是优化“智慧人社”建设。疫情期间,“智慧人社”再度发力,用5天时间建成网络招聘数字化专区,实现大数据人岗智能匹配和远程视频面试招工,为全市企业和求职者搭建“不见面”用工对接桥梁;用3天时间建成“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补贴专区”,实现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10多项新政补贴申报、审批、发放全流程网上办理,利用大数据寻企方式,实现补贴政策“点对点”精准推送;革新推出“五邑人社”微信小程序,依托电子社保卡实名认证平台,整合网络招聘会功能,推出“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补贴专区”等50多项人社“指尖服务”,并全省率先在“粤商通”上线“疫情补贴”办理专区,提供多渠道补贴申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