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一扶”计划启动以来,广阔的农村土地上迎来了一大批满怀激情,勇担当、甘奉献的高校毕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称赞他们是: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一代。黎奕媚是我市表现突出的一名“三支一扶”大学生。
2019年夏天,五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毕业一年的黎奕媚,放弃了城区高薪资优待遇,加入了“三支一扶”队伍,成为江门市开平市水口镇第三小学一名英语老师。
一、奉献的种子早已埋下
她的选择让很多人甚是疑惑,别人都是往城里走,她怎么到乡下了呢?这要从一个故事说起。大学二年级时,黎奕媚参加了学校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在云浮市分界镇的一所偏远农村小学,有一天她无意中看到班里没来上学的一个小孩推着装满稻谷的小推车站在校门口。那个情景,至今难忘,小孩徘徊张望的身影跟眼神,充满了渴望,对学校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望。自那起,她的心里便埋下了一颗乡村教育的种子。参加“三支一扶”这颗种子发芽了……
二、奉献的根就此扎牢
水口镇是全国闻名的水暖卫浴生产基地,外来务工人员众多,学校生源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黎奕媚说,“我来到这里,才知道城乡教育差距有多大,学生整体基础水平很差,有些六年级学生英文字母书写还不正确,英语听说更不行”。这些困难并没有让黎奕媚打退堂鼓,而是下定决心要与孩子们共成长。
(一)这个班主任有妙招
开学第一周,为尽快了解全班学生情况,黎奕媚通过自荐与推选相结合的方式成立班委会,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强调每位同学的参与感,快速与学生熟络起来;班里学生纪律涣散,荣誉感不强,她从根源下手,发动全班同学制定班级公约,并与大家约定争取每周拿到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班”的称号。
在学校组织的“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国庆汇演活动中,黎奕媚与同学们打成一片,练习唱歌、打手语、站队形,准备表演服,最终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更重要的是增强了班级荣誉感,树立起同学们的爱国精神。黎奕媚说:“孩子们站上舞台的那一刻,无论获奖与否,我的目标就实现了,很满足。”
不放弃每一位花朵,班里有位男同学,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从小由奶奶陪伴长大,性格懦弱敏感,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黎奕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针对性辅导,并引导他主动表达自己想法,陪他谈心,培养他的自信心,渐渐的,这位男同学开始主动参加班级活动,有事情会跟奕媚老师分享,作业也按时交了,变得活泼自信了。
(二)这位英语老师有办法
同学们英语基础差,黎奕媚从创建英语学习环境着手,采用双语教学模式,逐步培养学生英语听说习惯;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完美结合,调动课堂氛围,拓展知识面;以娱带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愤怒的小鸟”“谁的反应最快”“传球说单词”等小游戏经常出现在课堂上;建立帮扶机制,让基础好的学生当起小老师,帮带困难同学共同进步。她的系列创新教学模式提升了同学们的英语基础知识,培养了英语学习兴趣。
辛勤地耕耘换得丰硕的果实。班里3名同学获得2019年及2020年“广东省中小学英语朗读能力在线展示活动”地级市一等奖、二等奖;1名同学获得“开平市第二届小学生英语口语海选比赛”开平市二等奖;1名同学获得“开平市首届小学生口语展评大赛”镇级三等奖。
黎奕媚一直秉持教育者也是学习者的理念,时刻不忘充实自己,不仅从书本上学,更向优秀教师学,凭借自己的努力,黎奕媚在2018年江门市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得英语科二等奖及“优秀指导教师”等奖项。
不忘初心,砥砺前进,两年的支教服务期限,将在2020年7月画上句号,但是她说:“我的梦想在这里成长,孩子们的梦想才刚刚起航。”她将坚守初心,继续在乡村三尺讲台,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