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江门市组织各级人社、扶贫部门深入贫困户家庭开展全面摸查贫困劳动力返岗情况。他们了解到恩平贫困人员梁艳群原来工作单位由于疫情的影响停工,她失业了,全家基本生活出现问题。恩平市就业服务中心马上为其提供精准“一对一”帮扶服务,推荐她从事保洁公益性岗位工作。梁艳群通过劳动获得了报酬, 2019年该户家庭可支配收入已达到50580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860元,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案例2】谈彩焕,一个出身新会小冈贫困农民家庭的女儿。自少从父辈那里接触手搓香技艺,以简单的手工劳作挣取微薄的收入以维系生计。2015年,她获得了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核发的手搓香类高级民间技艺师和新会小冈手搓香制作专项职业能力证书,被企业聘于技术管理岗位,收入水平从2015年前1000多元/月提高到4000多元/月,还在新会区购买了两套房子,社会地位、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谈彩焕说:我通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开展的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和相关技艺评比活动,职业技能水平持续得到提高,视野开阔了,社会地位提升了,收入也大大增加。”
…………
这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正是江门人社系统5年来脱贫攻坚战累累硕果的写照。
2016年以来,江门市各级人社部门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和省、市相关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到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脱贫攻坚体制机制,依人社之力,行人社之责,在江门大地这片热土上奋力谱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篇章。
【加强组织领导 高位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江门市积极探索并构建人社领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1+4+1”体系模式,即1个总体方案《江门市打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配套就业扶贫、技能扶贫、社保扶贫、人才扶贫4个专项行动方案和1个监督机制《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确保到2020年全面实现四个100%。2020年2月,在“1+4+1”方案的基础上,印发《江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领导指导推动全市人社扶贫工作方案》,明确2020年扶贫工作要点,要求抓好就业扶贫、技能扶贫、社保扶贫、人才扶贫、省际扶贫、结对扶贫等六大工作,并加强对各市(区)人社扶贫工作的督导,形成条块结合、点面并重推进人社扶贫的工作格局。
【突出民生保障 全面筑牢脱贫攻坚底线】
积极落实扶贫对象政府代缴城乡居保费政策,确保所有符合条件领取养老金待遇的扶贫对象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截至2020年6月底,江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符合城乡居保参保条件的9124人,已参保9124人;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2154人,已享受待遇2154人;符合政府代缴费条件人6970人,已缴费6970人,圆满实现“三个100%”。
【深化精准施策 构建稳定增收长效机制】
多渠道实施就业扶持,助力增收脱贫。开展 “一对一”就业帮扶服务、“就业扶贫行动日”、扶贫专场招聘会等就业帮扶系列活动。依托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就业服务体系,免费为有就业需求的贫困残疾人提供就近失业登记及就业帮扶。发动一批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较强、岗位适合的企业建设“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和就业安置基地等就业扶贫点,为扶贫对象提供就地就近工作的机会,并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人员。截至2020年6月底,全市共登记备案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和就业安置基地106个,吸收扶贫人员588人“就近就地就业”;新开发公益性岗位417个,带动就业228人。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就业工作有关补贴事项的实施办法》,全市共为贫困人员和吸纳贫困人员就业的单位发放促进就业创业补贴290.92万元,惠及贫困人员1281人次。
【增强造血功能 加强技能培训力度】
出台实施《江门市深入推进“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培训工程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江门市农村电商培训推动创业就业实施方案》、《江门市“乡村工匠”工程实施计划》等政策文件,着力打造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农村电商、乡村工匠五大特色培训体系。100%安排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学生免学费入读江门市技工学校,积极发动贫困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创新开展粤菜师傅省际技能培训,结合地方乡镇产业特点开展农村电商培训,开发特色乡村技能培训项目。2018--2019年学年度,共有90名精准扶贫对象子女入读我市技工学校享受生活费补助;全市3835名农村户籍居民享受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补贴725.8万元;为广西崇左、四川甘孜554名帮扶对象开展粤菜师傅技能培训;创新开展新会小冈手搓香制作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首批32名双水镇小冈手搓香传统农村技艺从业人员获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
【开展共治共建 促进对口支援和东西部扶贫协作】
积极发动龙头企业提供优质岗位,赴结对帮扶的崇左市天等、大新、宁明、龙州等贫困县开展专场招聘。2019年以来,共向广西崇左市发布招聘岗位19508个,举办劳动对接、定向专场招聘活动9场,提供岗位14569个,进场求职9269人,达成就业意向686人。同时,还向四川甘孜州康定市就业扶贫和农民工服务专场招聘会提供优质普工岗位790个,推动当地劳动力到江门市就业,助力贫困户实现就业脱贫。将“粤菜师傅”工程导入省际技能扶贫。依托技工院校烹饪专业资源优势,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粤菜师傅”培训点、研修工作站、创业示范点三类培训载体,结合当地农旅业发展、饮食口味等需求情况,因地制宜进行课程创新,先后为广西崇左市、四川甘孜州开展“粤菜师傅”免费培训538多人次。
【实施“头雁”工程 选优配强贫困村致富带头人】
江门市始终坚持党建核心引领,不断完善和落实抓党建促脱贫的体制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作用。2019年5月,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选派业务骨干担任开平水口镇宝锋村驻村第一书记。该同志通过多措并举发挥了“头雁”效应。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动党员群众积极参与集资捐款、企业捐助和申请政府补助等形式,筹集资金约58万元,开展东头村面道路改造工程,解决群众反映“出行难”的问题。二是带领村民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专项行动,整治“脏乱差”,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三是对贫困家庭实行因户施策,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为低保户、困难党员群众、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帮扶,帮助全村精准扶贫户稳定脱贫。四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盘活村小组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实现脱贫致富。
截至目前,江门人社系统已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的各项硬任务。下一步,将进一步落实扶上马、送一程的工作要求,做到脱贫不脱责任、不脱政策、不脱帮扶,巩固就业技能社保人才帮扶成效。
(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