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建设一支品德高、技术精、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目标,坚持人才培育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不断优化职称宣传服务,加快全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质量进一步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2020年8月底,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20.75人,其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1.97万人,年均增长6000人。
今年5月,本着在操作层面发挥先行先试精神,我局率先出台了地市级职称“牵引”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了“一项工程、两大活动、七项行动”具体措施,把实施民营企业职称扩展作为一项重要的专项行动。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和优化职称宣传服务,组织到企业开展调研走访和政策宣传,举办“双通道”职称政策宣讲会,推动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特别是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充分激发和释放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大力支持各类企事业单位改革创新。
一、以深化职称改革为动力,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一是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强化能力和业绩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江门市申报工程系列中级以下,全面实施以专利成果、项目报告、工作总结、工程方案、设计文件等成果形式替代论文,对实践性、操作性强的工艺美术、档案、农业等系列不作论文的要求,克服“唯论文”的倾向。二是为创新创业人才、技能人才职称评审开辟“绿色通道”。对在技术创新、技术推广、专利发明、标准制定等中作出贡献的人员,可直接认定或申报评审相关专业职称,打破了长期以来申报职称对学历、资历的限制,激发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提升创新技术水平,推动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贯通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鼓励技能人才参加工程系列职称评审。今年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情况下,全市已有24名民营企业人员以相关奖项直接申报并取得职称,17名民营企业技能人才取得工程系列职称。三是不断优化职称评价方式。采用考试、评审、考核认定、面试答辩、实践操作、业绩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提高职称评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对应用性、实务性较强的系列和专业,可采取答辩或实地考察来确定其专业水准。作为广东省首个下放工艺美术(传统家具)高级职称评审权的地市,江门市结合本地实际,创新采取“评审+成果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对工艺美术人才进行评价,加快传统家具产业人才培育。今年6月,通过采取“评审+成果展示”方式,对民营企业工艺美术申报人员能力、业绩、成果进行评价,33人取得职称。四是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贴近行业企业、贴近行业专业技术人才优势,鼓励有条件的行业协会(学会)承接中级职称评审工作。目前,全市已向6家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下放了职称评审权。探索我市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开展职称自主评审,树立大型企业自主评审典范。
二、以优化宣传服务为抓手,提升职称申报积极性。一是进企业走访宣传。深入实施江门市职称“牵引”工程,开展民营企业调研走访及职称政策宣传活动,深入15家民营企业开展职称政策宣传和业务指导,提高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政策知晓率、职称申报率,激发民营企业人员参加职称评定积极性。今年疫情平稳下恢复职称评审工作以来,全市已有1134人通过评定取得职称。二是举办“双通道”宣讲会。自职称“牵引”工程实施以来,全市共举办了5场“线下+云端”双通道职称政策宣讲会,包括医药行业、工艺美术专场,宣传职称政策,讲解申报业务,现场解答疑问,参与人员近6000人次,构建广覆盖、多领域、新形式宣传体系。三是支持科技型企业家申报职称。落实科技型企业家高级职称评审直通车制度,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家可直接申报高级职称评审,认可其在推动科技创新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安排专人为我市符合条件的4家民营科技型企业提供申报指导服务,指引4名科技型企业家向省提交申报材料。四是发挥职称申报点作用。继续发挥在全市人社部门设立的非公企业和自由职业者职称申报点作用,为申报人员提供“一对一”服务,畅通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
三、以健全激励机制为导向,推动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兑现职称晋升补贴。对获得正高、副高级职称的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分别给予5万元、2万元职称晋升补贴,并纳入我市高层次人才认定范围,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待遇,鼓励广大民营企业人员走岗位成才之路。截至2020年8月,全市兑现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补贴121.6万元。二是鼓励民营企业评用结合。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将职称评价结果作为员工岗位聘用、工资待遇、晋升考核、评优评先、培训的重要依据,实现评用结合,充分发挥职称评价“指挥棒”作用。三是优先推荐平台项目。对高级职称人数占比高的民营企业,在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及人才项目评选推荐中,予以优先考虑。今年向省推荐民营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民营企业博士工作站13家。通过发挥激励导向作用,为民营企业集聚培育更多专业技术人才,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牵引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