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根基,产业兴旺,农民收入才能不断增长。近年来,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人(人才培养)、品(农村品牌)、网(营销网络)、店(服务站、店)”四要素作为农村电商建设的主线,全力打造多元化全方位的农村电商“点线面体”四维新架构,不断激活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新动能。
一、瞄准“靶点”,培育技能靠谱。
群众的难点、市场的堵点、行业的痛点,恰是政策措施的发力点。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超前谋划、精准服务,印发《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电商培训推动创业就业实施方案》,实施“五邑农村电商三年行动计划”,对农村电商从业者分领域分层次培训,因地制宜结合电商发展人才需求,加强实战型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邀请实战电商名师、大咖,围绕电子商务店铺平台管理与规划设计、县域农产品品牌孵化方法等开设精细化课程,激发农户“上网触电”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
2020年,通过送教下乡的方式将培训班“开进乡、开进镇”,全市开展各类农村电商培训1369人次,开展农村电商“一村一品”带头人提升培训班11期,共培训429人。培训学员反馈“网味”十足,达到学有所获、获有所用、用有所成:新会区长妙香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李美娟与江门市君美科技有限公司崔嘉伟经培训结识,并于参观学习当天尝试直播便取得十几分钟内销售数盒陈皮产品的业绩;台山市竹雨生态旅游有限公司朱伟武运用培训所学的线上营销技巧成功促使订单激增100多单。
二、贯穿“专线”,链式服务贴心。
通过贯穿“涉农产业+互联网+创业就业”全链条发展主线,今年将全面开展农村电商基层服务站和示范站建设,坚持“优中选优、面上带动,点上示范”,切实带动当地农产品上行,全方位提升农村电商平台产销对接、物流配送、运营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带动创业就业示范作用。在前期摸底调研、组织培训和过程中,鹤山裕妈农产品有限公司黄冬梅结合培训所学拓展微信线上销售渠道,借助鹤山茶叶的著名土特产品牌优势,大力推动茶业产业战略项目,积极开拓电商营销渠道,打造“桑叶茶”系列产品,年销售量已突破300万元,并积极申报认定我市农村电商基层示范站;恩平市雪荘茶厂学员李建业积极探讨打造恩平市簕菜品牌,通过农村电商平台增强地域性品牌的扩张力,目前引进墨西哥农庄的方式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相关农场项目,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
三、提速“网面”,拓展渠道给力。
积极探索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的网络培训有效方式,推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推动农村物流服务网络设施共享衔接,整合村镇物流快递资源,大力发展共同配送,鼓励电商、快递、物流等企业向村镇下沉,采取有效思路向村镇下沉,畅通电商进入农村“最后一公里”。
开平市启动“京东物流惠农助农项目”,搭建实用、实惠、可靠的电商物流网络,以团队形式与物流公司、行业代表等进行多方合作。如,江门市(开平)省级农村电商产业园以 “保业安家迎新春”线上花市助农抗疫,免费为参与线上花市的商户提供网络流量造势宣传、线上销售渠道拓展、平台技术支撑、直播场地设施、电商培训等服务,借助电商平台发挥供应商、采购商、经销商、电商平台、物流快递和媒体行业合力作用,增强花农、桔农E时代创业能力,为本地花农、桔农、年货销售商缓解滞销困境。开平市依利安达公司通过线上花市对接,向开平本地花农霍叔一次性购买了300多盆菊花。
江门市新会区新宝堂陈皮有限公司紧抓农村电商机遇,推动陈皮线上销售,因材施教,运用网上培训资源,面向员工进行线上推广、店铺定位、数据分析、运营、文案、渠道拓展等电商技能培训,培训线上运营、电商人才。通过组织电商技能人才在天猫、京东等主流平台开展线上营销和运营,创新性在线上平台开通直播间,由新会陈皮制作技艺专业人士进行“一对多”直播推介新会陈皮。据了解,疫情期间,该企业整体销售量“惊喜”实现增长,同比增长约40%。
四、搭建“立体”,影响成效显著
发展农村电商并非有网就灵。各市(区)结合乡村旅游特色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根据市场需求转变营销理念和方式,对接电商技能培训、创业就业、经营销售需求,发动农村电商联盟,鼓励行业、企业、农户等多方开展产销对接合作,共同谋划“农村电商”工程“单体建设+项目合作”发展模式,促进农户“抱团”发展态势,服务江门地区覆盖农产品种养、物流配送、加工制作、销售、服务等全方位立体产业链。
鹤山市莱苏方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江门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签署“五邑红商城”产销对接协议,依托线上商城平台推广销售我市特色农产品;推进“粤菜师傅+电商”项目助力农餐行业稳岗就业,优先资助线上线下双营销的创业项目,创建彩虹计划线上品牌馆,“粤菜师傅”彩虹计划项目2020年已促成粤菜师傅成功创业开店经营40家,直接带动就业近300人,间接带动就业2000多人。
(市职业训练指导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