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始终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践行为民初心使命,在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中树立大历史观,更用心用情用力抓好促进就业、社保兜底、权益保障等民生工作,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筑牢民生之本,促进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依托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三会一课”等载体,组织全员学思悟践,组织专家辅导报告会、党史“微党课”、学习分享会、进行歌咏活动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始终把就业放在民生工作的突出位置,聚焦企业节后用工需求大的问题,迅速成立用工保障工作专班,全市组织就业服务专员160人,“一对一”服务重点企业1178家解决用工需求1.2万人次,有效援企稳岗。一是强化政策保障。针对疫情期间不少临时性就业扶持政策到期的情况,及时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定和促进就业工作有关补贴事项》。根据企业以及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就业群体的实际需求,延续并强化招工补贴、应届高校毕业生社保个人缴费补贴、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补贴、“共享用工”补贴等“高人气”补贴项目,推动就业政策力度和覆盖面再升级,鼓励企业扩大用工、吸纳就业,为企业和群众送上“定心丸”。2021年1、2月份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2.5%以下,牢牢稳住就业“基本盘”。二是简化办事流程。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就业创业补贴统一通过网上服务平台进行申领,实行“一网通办、一码办理、一站式审批、一次办好”的“四个一”服务,把补贴审批时间平均压缩60%以上。就业创业补贴项目实行先发放后公示制度,缩短补贴申领时间,让企业和群众更快享受到政策红利。三是优化用工服务。春节前后大力实施“不打烊”就业服务、粤菜服务、技能培训服务以及粤菜、家政消费优惠等一系列“稳岗留工”服务措施。各企业也响应号召纷纷出台留工举措鼓励员工留江过节,企业员工留江率逾八成,员工节后返岗率达99%。
同时,江门市人社局组织专列、专车协助务工人员返岗复工,将200多名异地务工人员“点对点”送到企业或住所。“内外结合”打造多形式、多层次招聘对接服务体系,持续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在市内举办88场招聘会,提供岗位5.6万个次,吸引求职者3.3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3693人次。
组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你用工我保障”行动,开展“邑上岗、邑就业、邑引才、邑博创、邑用工”系列专题行动,精准开展人力资源双向服务,提供各类岗位2.4万个,协助达成就业意向1.1万余人次。
还与肇庆、云浮等兄弟市以及广西、云南等劳动力资源丰富地区建立劳务合作关系,与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等40多所省内外院校建立校地合作关系,今年组织企业开展省际劳务对接35次并达成就业意向854人,多渠道助力企业解决用工需求。
四是深化技能培训。积极发挥“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促就业功能,围绕地方特色产业需求,加大培训课程标准征集和开发力度,发布57项培训课程标准,公布22家单位承办24项职业技能课程标准培训,成为全省首个发放培训合格证书的地市,进一步拓宽劳动者提升技能渠道。推出“春节‘培’您学”系列云课堂培训496人次,举办全国首个连锁经营管理师项目,提升我市来自餐饮、零售、生活服务行业实体店的店长和创业者职业能力80多人,“敬业江门·工匠讲堂”系列培训持续促进稳定就业和高质量就业创业。推进“粤菜师傅+电商”项目助力农餐行业稳岗就业,优先资助线上线下双营销的创业项目,牵手阿里巴巴创建彩虹计划线上品牌馆,“粤菜师傅”彩虹计划项目促成粤菜师傅成功创业开店经营40家,直接带动就业近300人,间接带动就业2000多人。
出台《江门市实施“南粤家政”工程促进就业若干措施》,明确吸纳员工较多的家政龙头企业可享受一次性10万元补贴等七项补贴项目,推动我市家政行业规范发展壮大,鼓励家政从业人员提升职业技能,切实发挥家政服务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
二、兜好民生底线,持续增强社会保障能力。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重要讲话精神,针对人口老龄化等新形势、新挑战,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保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社会保障。一是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引导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等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将超龄劳动者、实习学生、提供网约车、外卖、快递劳务等新业态从业人员等八类特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参保范畴。促进企业为在岗职工依法全员足额参保缴费,截至2021年2月底,江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四项保险累计参保人数达448.79万人。二是稳步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做好基本养老金、工伤伤残津贴年度调整,提高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继续落实失业保险浮动费率、稳岗返还、扩大保障范围等稳岗促就业政策。落实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探索建立工伤预防VR智慧基地,打造工伤预防标杆企业,形成工伤预防宣传培训的“江门样本”和“江门经验”。
三是全面提升社保服务效能。紧盯群众在社保经办方面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以打造事项标准化流程、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我市社保业务“打包办”“提速办”“简便办”“跨省通办”“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弱势群体不跑腿。正式发行安全度更高、功能更丰富的第三代社保卡,加强跨地跨部门间协作,将社保卡应用场景拓展至住建、教育、民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和公交等部门,深化智慧城市“一卡通”建设,把社保卡打造为增强民生福祉的重要载体。
三、保障民生权益,维护劳资关系和谐稳定。不断增强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扎实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工作,守护好社会公平正义。一是强化欠薪线索办理。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住建、交通、水利、公安、工会等部门建立欠薪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部门间欠薪线索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形成快速响应、联处联动的工作合力,明确欠薪线索的办理流程和办结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做好欠薪线索核查处理工作。目前全市已办理线索546条,办结率达94.35%,有效将欠薪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是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保持根治欠薪高压态势,2021年以来共检查用人单位2175家,对新发现的欠薪情况迅速介入处理,为1035名农民工追回工资等待遇1393万元,公布欠薪严重违法单位2户,集中曝光4宗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典型案例,确保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有效维护。
三是健全劳资纠纷化解机制。健全完善区域性公共调解服务平台,建立市(区)、镇(街)实体化调解中心,就近就地化解争议。完善仲裁立案前调解、委托调解和调解协议仲裁审查确认制度,推进调解与仲裁的有效衔接,切实发挥调解作为化解争议纠纷“第一防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