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公布了第72批面上资助获资助人员名单,江门市有4名在站博士后成功入选获得面上资助。自2014年以来,累计已有36人次在站博士后获得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2批面上资助获资助人员名单中
江门市获资助名单
(按发文公布序号排序)
下面让小编带您了解一下四位在站博士后的科研风采。
付钰伟
电气工程类博士,江门市华彬科技有限公司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在站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放电反应机理、非平衡等离子体、环境友好型电气材料。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委(特别资助)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委(面上资助)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3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
郑艳芬
工商管理类博士,开平市九方匠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在站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专注于以历史城镇(街区)、传统村落为载体的传统建筑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空间生产研究,擅长于全面关系流管理理论,为历史城镇(街区)类型旅游目的地的开发与管理提供组织设计方案。以主持人的身份申请到1项原国家旅游局万名英才计划课题基金,以核心成员身份参与多项国家自科与社科基金项目,以第1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3篇,以合作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7篇。获得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科类)《旅游学刊》年度优秀论文1次,年度优秀会议论文2次,封面文章3次。
杜杰
医学类博士,江门市中心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站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放射生物学,基于CRISPR/Cas9系统介导的DSB损伤修复模型,构建了针对HR和NHEJ的高通量检测体系,为真核细胞辐射敏感性和DNA损伤修复的研究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方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和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面上项目各1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Molecular Cancer Research,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等杂志合计发表SCI论文5篇,获得美国专利和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各1项,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李鹏
材料工程类博士,励福(江门)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在站博士后。
博士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师承国家杰出青年赵跃民教授。2018年-2020年先后赴捷克DIMO世界铀矿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核科学与技术系开展交流学习和访问学者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电化学界面调控技术及其机理,在稀贵金属提取、电/光电催化、电/光电纳米材料设计、电化学水处理技术、产氢储能、CO2转化、土壤污染修复、核废料治理与资源循环等国际热点研究领域积累了扎实研究基础。面向能源资源循环、资源环境保护、矿山绿色开采开展电化学界面调控技术与原理、金属配位与分离的基础研究工作。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1篇,其中SCI&EI检索16篇,包括国际环境类顶级权威期刊Advance Functional Materials,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Chemosphere, 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等,核能TOP期刊Annual of Nuclear Energy;一区论文9篇,二区论文2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博士后面上项目,省青年基金、面上重点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6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项目2项,企业横向项目5项。多项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现为中国再生资源联盟青年专家委员,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IJERPH) Reviewer Board成员,ES&T,CEJ,SPTs,JHMs等期刊邀请审稿人。
下一步,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持续推进“人才倍增”工程,构筑具有竞争力、辐射力、引领力的博士博士后创新人才引才激励机制,结合产业发展优化博士后科研平台的布局,构建博士博士后人才引育“全链条”,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项目介绍】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于1985年设立,是国家专门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设立的科研基金,旨在促进具有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开展创新研究,培养造就一支国家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类型分为面上资助和特别资助两大类,其中面上资助是给予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从事自主创新研究的科研启动或补充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