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是江门市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近年来,江门市加快扩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覆盖面,重点支持大中型企业及重点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以支持地方产业链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地方产业链发展为目标,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统筹推进企业、技工院校、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三步走,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通过大力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江门市技能人才数量持续攀升。2021年,全市新增技能人才3.36万人次,在全省地市中排名第6。截至2022年底,全市新增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人才30418人,其中新增取得高级工及以上12652人,新增获得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902人,均超额提前完成省下达任务,评价的数量和质量均有了较大提升。
聚焦产业链
让企业快速进入自主评价的角色
针对地方产业链企业,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结合现有技能提升补贴、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等政策,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采取“一对一”服务和“一企一策”模式,实施“红色加速、惠企暖企”党建专项行动,聚焦产业链骨干重点企业,加大对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政策宣传和评价指导,使企业快速转变和进入自主评价的角色,做实做细企业服务。
特别针对全市产业链企业结构情况,江门市优化和印发《江门市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指引(2022年修订版)》,扩展可备案企业规模,使更多产业链企业可根据需求,自主培养评价技能人才,以产业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完善评价体系,全面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推动产业技能人才的培育发展。
以“试点先行”的模式,江门市企业自主评价覆盖面逐步扩大。自2019年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成为全省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企业后,江门市逐步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2022年可符合条件申报企业覆盖932家大中型、重点企业及1140家产业集群重点企业、5566家规上企业等。
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145家企(行)业完成评价机构备案,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13个产业链板块,76家链主企业、重点企业,114家企业已组织实施技能等级认定,超47599人通过企业自主评价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为激励劳动者自觉参加企业组织的技能等级认定,江门市积极宣传技能晋升补贴政策。截至目前,全市企业员工申领技能晋升补贴总金额预计超3500万元。同时,推行技能人才薪酬体系与技能等级挂钩制度,目前共有145家备案企业建立与职业薪酬、岗位聘任相衔接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进一步拓展了技能型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有效稳定企业用工。
例如,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2019年开展企业自主评价,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员工离职率仅0.2%,明显比没有参加评价的员工低;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对生产一线工人进行评价,并作为员工上岗准入线,参与评价的员工均签订2-3年培养协议,参评人员流失率稳控在2.4%以下,较参评前降幅达19%。
值得一提的是,江门市不断加强多元评价政策宣传,贯通人才发展新路向。通过积极指导企业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企业评价规范,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业技能评价的标准条件。对于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业技能评价,注重操作技能考核,具有所申报职业相关专业毕业证书的,可免于理论知识考试,鼓励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贯通条件参加职业技能评价,提升技能水平。
提升评价精度
建立健全技能等级社会化培训评价体系
2022年,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工业振兴”“园区再造”工程,全面推行“园区技校”项目,与产业园区和企业共建“园区技校”培养载体,采取“一园一策、一企一案”模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组织优秀师资团队设计企业技能人才培训解决方案,精准服务产业园区和企业,形成“政府+园区+企业”长效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通过政府搭台、校企互动、产学结合、资源共享、校企双赢的校企合作,整合社会各类培训资源,促进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社会培训机构与企业深度合作,满足企业个性化职业培训需求。如前期尝试通过“高训基地+院校+企业”联合在中车轨道车辆有限公司开展电工技师的培训评价工作收到较好的效果,下一步将继续尝试在各个园区推行这种模式。
除了为企业提供培训资源,江门市还不断加大评价政策扶持力度,消除企业成本顾虑。如鹤山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用人单位、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在备案期内按要求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每年认定人次分别达50人次、100人次的,按每人500元的标准给予用人单位、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补贴。
提升评价技术指导精度,才能更好解决企业自主评价操作难点堵点。持续深入走访重点企业,加强企业自主评价业务指导,进一步细化评价业务操作指引,推动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规范化发展。举办企业培训评价工作培训班,提升企业技术人员的试题开发能力,扶持企业创建适合企业实际的晋级考核方式组合。支持企业开展技师、高级技师评价工作,配套专家指导支持企业内部优化评价体系,把“外力扶持介入”调整为“企业内力发展”。
在建立健全技能等级社会化培训评价体系方面,人社部门不断培育技能等级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进一步扩大到各类中等职业院校、职业培训学校,并支持大中型企业、重点企业、有自主研发项目实力、产业行业影响力和培训评价师资团队的企业申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机构。同时,积极拓展技能等级认定工种项目,挖掘本地新兴产业中具有领先地位的工艺技术,积极开发新职业、培训评价标准。适时更新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工种目录及国际认证职业(工种)资格目录,引导企业积极引育急需紧缺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