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门市人社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制度机制,推动政策落地,优化公共服务,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截至目前,已惠及超过29.7万名灵活就业人员,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撑起了坚实的保护伞。
一是就业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助力劳动者灵活就业。为打造公平、包容的就业环境,创造公平非歧视就业环境,江门将新业态企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范围,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就业服务。建成8个零工市场和80个就业驿站,打造覆盖城乡、便捷可及的“家门口”新业态就业服务圈,2024年以来累计服务群众近3.8万人次,促进就业约5600人次。通过省就业一体化平台及时归集发布新就业形态招聘信息,灵活就业人员的岗位对接更加精准高效,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就业选择。为提高劳动者工作能力和生活条件,支持劳动者就业和提升职业技能,江门不断健全培训措施,截至今年10月,向社会发布10期261家次职业院校、培训机构月度培训开班信息2379项,提供便捷、高效培训资讯服务。落实办理承诺制就业登记,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107.81 万元;共核发新就业形态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423人次。
二是企业用工指导精准有力,推动合规用工。针对新就业形态企业的用工特点,江门加强部门工作协同信息合作,召开座谈会、约见平台合作企业负责人、走访企业服务站点、法律政策宣传、用工行政指导,服务新业态企业35家,发放调查问卷近800份,对我市新业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并加强日常监督,持续推动相关政策措施落地。积极推行新就业形态系列指引指南,引导平台企业及合作企业与劳动者依法订立劳动合同、书面协议,合理确定劳动报酬,科学安排工作时间,公平制定平台劳动规则,不断提高企业依法合规用工水平。
三是社会保险制度持续优化,保障劳动者权益。为满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需求,江门推动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失业、医保政策。优化社保经办服务,统一受理审核标准,实行“无差别办理”;深化综合柜员制,推行“全程网办、全市通办”;社保关系转移接续便捷办。全市包括新业态就业群体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养老保险15.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45人,约29.7万人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职工医保;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2024年累计办理300宗。从2022年以来全市已累计支付920多人次职业伤害保障待遇1810多万元。
四是劳动者维权渠道畅通无阻,维护公平正义。为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江门加强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联动,针对劳动报酬、休息、职业伤害等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开展一站式联合调解服务。同时,加强部门联合监督检查,开展新业态矛盾隐患大排查和专项督导检查,及时受理劳动者举报投诉,协调处理有关矛盾纠纷,依法查处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2024年前三季度我市仲裁部门受理涉及新业态确认劳动关系案件共20宗,涉及劳动者人数共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