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在江门就业创业,今年以来,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多措并举“四力齐发”,拓展适合高校毕业生岗位、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搭建招聘对接渠道、加强就业引导和保障,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坚持部门聚力,让就业渠道更宽。江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召开市委常委会研究部署,并多次召开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为细化实化各项工作任务,江门制定《2024年江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工作任务清单》等文件,充分发挥组织、工信、教育、国资、团委等部门职能作用,开拓适合毕业生就业岗位,其中设置政策性岗位超3000个。深入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人社局长千企行”等专项行动,发动国有企业、重点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岗位超1.2万个。
(二)坚持服务给力,让帮扶实效更优。一是搭建“触手可及”求职平台。举行“邑企圆梦”直播带岗和云逛招聘会活动,在全市各就业驿站、零工市场、商圈、社区等密集开展各类线下招聘活动,通过“逛街式”求职、“人才夜市”“TVB明星就业创业嘉年华”等青年喜闻乐见的招聘活动形式,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触手可及”求职平台。2024年以来,全市举办各类供需对接活动156场,参会企业数超6000家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3.33万人次。二是提供“量体裁衣”就业服务。持续开展高校毕业生“一院一策” 就业服务,提前开展需求摸底调查,开展招聘对接、就业体验、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根据学生专业,从岗位工种、薪资待遇等方面筛选把关,为高校毕业生匹配优质对口的就业岗位。三是实施“全面覆盖”就业帮扶。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攻坚行动,组织发动基层力量,通过“大数据+铁脚板”方式,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普遍提供“1131”专项服务(即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对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加大跟踪帮扶,提供个性化服务;对困难高校毕业生,制定“一人一策”帮扶计划,确保100%就业。今年以来共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1131”就业服务累计5.07万次。
(三)坚持搭台助力,让服务覆盖更广。一是推进“家门口”就业服务。推动零工市场+就业驿站体系建设,将就业服务搬到“家门口”、重点人群“聚集地”,拓展就业服务触角和覆盖面。今年以来利用“家门口”就业站点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提供求职招聘、择业观念的培训指导、政策宣传等公共就业服务411场,促进就业超5000人次。二是组织“走出去”引才招聘。打造“十城百校”引才和城市推介品牌,先后赴北京、广州、武汉、重庆等10个城市开展专项推介和招才引智行动,与超60所高校开展人才合作,聘请36位江门籍高校“引才大使”,已成功吸引127人到江门市就业,其中博士占比约20%。今年全市共开展赴外招聘活动117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超9000人次,较去年增长230%。三是举办“留下来”特色活动。举办“乐业五邑 就在江门”系列活动,邀请相关专家和市直部门业务骨干等走进全市8所院校,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宣传推介江门就业创业环境和最新的就业政策,促进各类青年人才留江就业创业。组织高校学生参与就业体验等活动,实地参观江门市重点企业、创业孵化基地等,让学长学姐现身说法,了解真实的求职过程和就业环境,引导毕业生结合实际选择目标职业,活动共吸引1.57万高校毕业生参与。
(四)坚持政策发力,让就业质量更高。一是用好用足各项高校毕业生补贴政策。梳理高校毕业生补贴政策清单,深入开展就业政策进校园、进园区、进企业、进招聘现场,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宣介就业政策,将政策红利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今年以来全市发放高校毕业生相关就业创业补贴超1000万元,惠及高校毕业生超5000人次、用人单位超1000家。二是根据需求开展高校毕业生技能培训。建立“工匠讲堂+”技能培训提升体系,针对青年群体持续优化技能提升课程设置,为有培训需求的高校毕业生提供精准培训,符合条件的给予技能提升补贴。开展“乐业江门就在五邑”之职业技能培训进校园活动,结合江门产业特色和高校毕业生的兴趣特点,开发咖啡师、收纳师、陈皮技艺师、宠物助理、陪玩助理等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培训课程,以“学——练——做”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大力培育行业青年人才,支持年轻人在家政、咖啡、电商等新业态实现就业。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咖啡技能培训超200人次,农村电商普惠性培训超1000人次,“南粤家政”培训超8000人次。三是持续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环境。打击就业违规行为,开展平等就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在全市集中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打击“黑中介”、虚假招聘、售卖简历等违法犯罪活动,保障毕业生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