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2025年以来,江门市职业训练指导中心党支部以全省人社系统“作风建设年”行动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聚焦“四强”党支部建设,深化打造“匠心向党” 品牌,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多维度燃动“红色引擎”驱动技能服务提质增效,为江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更强技能人才动能。
一、夯实思想强根基,筑牢组织战斗堡垒
聚焦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江门市职业训练指导中心党纪法纪学习制度》,坚持“三会一课”与“每周一学”制度,将宗旨意识教育作为全体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常修课,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对接联合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到廉政法治教育基地开展联学联建活动,推动学习教育、作风建设与“人社服务进万家”党员先锋专项行动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党建调研、谈心谈话、主题党日等活动,深入进行业务工作和思想动态等交流,结合主任办公扩大会议、业务研讨会等,将学习教育和业务提升作为两大主题与重点,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与实效性,切实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二、精挖深度强赋能,解难激活服务资源
党建成效最终应体现在服务产业、服务民生的实绩上。一是技能服务精准化。通过组建党员先锋队,深调研、摸需求、强对接,聚集产业所需、企业所盼、群众所想,中心支部通过强化合作、共享资源等方式,大力开展各类专项公益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公共实训资源共建共享能力。今年1至6月,为各类企业、院校等培养技能人才提供培训、鉴定、竞赛等服务3975人次,深入实施“园区技校”项目,以“一企一案”“一园一策”的培训模式开展培训43个班次,服务91家次重点企业,提供“菜单式”培训2352人次,助力企业破解生产效率提升、技能人才不足等痛点,将基层党建工作实效转化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二是服务模式多元化。联动江门监狱、镇街社区开展重点帮扶群体职业技能提升、“一镇街一产业一方案”职业技能提升培训项目11班次,为341家次企业培训667人次,其中粤菜师傅32人次、南粤家政79人次;开展“农村电商”和“乡村工匠”培训830人次,持续为乡村振兴技能人才“赋能充电”。三是人才培育协同化。深化“红色+技能”模式,“工匠讲堂”“双创学堂”等培训项目备受社会广泛认可,为227家次企业提升职业能力320人次,向下岗失业人员推送政策和培训信息7229人次;推进“咖啡技能全流程”培训,开展35期专项课,服务294人次,推动粤港澳“一试三证”技能培训和评价,助力侨都新兴产业发展。
三、科学谋划强落实,双轮驱动聚力发展
中心支部坚持“一盘棋”统筹谋划、“一条心”干事创业、“一股劲”凝心聚力,构建明责、履责、问责全链条,强化督导监督体系保障,真正把党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发挥出来:一是强化风险防控。持续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健全资金管理、合同绩效等制度,排查岗位廉政风险点,确保“运营安全、资金安全和业务安全”;二是提升服务能级。深入到珠海、东莞等周边城市进行工作调研和交流学习,努力提升实训基地资源使用效能;结合产业升级和发展需求,会同院校、行业协会等,探索推出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新课程;三是锻造专业队伍。定期组织开展“党务、财务、业务”等内部专题学习班,全面提升队伍的业务能力;以“人社服务进万家”党建先锋专项行动为抓手,积极拓展面向“新开工项目”“新建园区”培训服务,推动党员干部下沉服务一线,让“勤勉务实、清正廉洁”成为人社业务最鲜明、温暖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