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黄文生、通讯员江轩)近日,在鹤山市“老牌”群众活动阵地北湖公园附近,新建成运营满半年的桂林社区零工市场吸引了不少居民的目光,这里是鹤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社区“大党委”共建的最大的“新老”(新业态从业者、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零工聚集地,聚焦就业困难群体、低收入家庭、残障人士及全职宝妈等群体,创新“企业供单-市场派单-群众接单”服务模式,引入9家企业货源,累计提供零工岗位1150个,吸纳就业2260人次,受到社区群众广泛好评。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江门市创新打造“党建+就业”模式,以“大党委+就业驿站(零工市场)”为核心载体,通过党建引领、资源整合、服务下沉和特色化运营,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家门口”就业服务圈,实现了就业服务与民生需求的精准对接。2025年1~6月,累计开展招聘会等各类“家门口”就业服务活动110场次,提供岗位超8.2万个,服务群众超6.4万人次,有效搭建起企业与求职者的对接桥梁,助力群众就近就业。
高位谋划凝聚合力、“两网”并行统筹布局
记者了解到,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组织部门、街道镇村等多方力量,整合“党建+就业”资源,构建起“政府主导、多元协同”的就业服务“两张网”:
一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统筹协调民政、退役军人事务、团委、妇联、残联等部门,发挥重大项目建设、园区发展、引资引智、基层治理等各方资源,构建“大就业”工作格局,搭建“协同推进网”,自上而下共同推进“家门口”就业工作。
二是以各级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节点,联动各县(市、区)、镇(街)就业驿站(零工市场)开展“家门口”就业服务巡回活动,织密服务下沉、触角延伸的“基层服务网”。通过在党群服务中心科学设置多功能服务区,创新打造“党群服务中心+N场景”就业模式,提供求职招聘、政策咨询、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一站式”党建+就业服务,积极推动就业服务深度融入社区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县镇村”四级联动全覆盖的就业服务矩阵。
筑牢阵地建强队伍,深耕品牌精准服务
记者了解到,江门市通过创新“网格化 + 专员制”模式,筑牢阵地建强队伍,组建了“首席服务官+服务专员”队伍,凝聚党员干部、社区网格员、邮政专员、驿站人员等多方力量,扩大服务队伍;联合社区网格力量摸排重点群体需求,构建“一人一档”画像,根据“需求收集—精准匹配—服务保障”全链条机制,提供一对一全流程跟踪服务。
构建了“智慧化 + 精准化”服务闭环,线上线下齐发力,在线上,充分利用各级各部门的平台(腾讯出行、粤就业、五邑人社小程序),实现“一网通查、一键匹配”智能对接;线下则广泛部署智能一体机、电子屏等设备,打造“永不落幕”招聘集市;同时,充分利用数据回流,助力基层精准服务、重点帮扶,由“人找岗”转变为“岗找人”。
深耕“就业先锋”和“邑就业”精准服务品牌。严格落实“1131”服务机制,为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提供“一对一”就业帮扶和个性化职业指导;面向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及大中专在校生,举办“百万英才汇南粤”系列招聘会、“一院一策”专场招聘、名企“就业体验营”等活动,精准搭建青年人才与本地企业对接平台;创新实施高校毕业生志愿招聘服务,让学生党员义工化身企业“推介官”,现场观摩面试“实战”情景,帮助他们深入了解招聘市场需求,合理调整择业观念,尽早实现就业。
稳就业助社会治理,扶产业促协同发展
在蓬江石冲社区零工市场,记者了解到,该市场创新设立了“小社微工厂”,实现“楼上生活,楼下上班”,打造“就业墟”服务品牌,做到线下招聘“月月有”,线上对接“不打烊”;江海邮政就业驿站通过“邮递送岗”“社区团购带岗”等方式做实做细供需对接,实现“生活圈”与“就业圈”的有机融合;而鹤山桂林社区零工市场则聚焦“一老一小”群体需求,打造儿童成长“娱乐城堡”、学生教育“社区课堂”、长者文娱“文艺剧院”,养老就餐“长者食堂”、居民就业“零工市场”和治未病就医“中医理疗”;开平则通过就业流动宣传车把岗位送到菜市场、小公园,传递就业好声音。
这种“全天候 + 场景化”服务闭环,突破了传统服务时间限制,满足了产业工人轮休、社区居民闲暇等多元化时段需求,让就业服务“随时可享”;创新将就业服务嵌入社区生活场景,让市民在休闲逛街中“零距离”获取就业资讯与服务,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力,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另外,江门市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创新打造了“一村一品”“一镇一特色”的特色就业驿站,就业专员深度嵌入产业生态,实时感知需求并及时反馈,形成“产业需求牵引—驿站智慧响应—人力资源精准赋能”协同机制。如新会陈皮村就业驿站针对陈皮产业的季节性用工特点,深入发掘周边乡村富余劳动力资源,有效缓解当地陈皮产业季节性用工需求;鹤山桃源就业驿站结合该镇伞篷特色支柱产业,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促进居民就近就业和伞蓬企业用工稳定;深入工业200强、新投产项目、重点外贸企业等主动摸排企业用工需求,订单式提供人社服务,实施“一企一策”用工保障服务,为56家次重点企业解决用工8876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