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近年来,广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制造业在全省经济发展大局中发挥了“压舱石”和“顶梁柱”作用,制造业占GDP比重保持在三分之一左右,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30%,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巩固、步伐加快。接下来,工信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省委“1310”具体部署,进一步深化工信领域改革,坚持制造业当家,着力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加快新型工业化,奋力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勇立潮头、走在前列。
一是进一步强化创新对制造业的引领支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坚持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贯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引导现有5家国家级、3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发挥作用、溢出成果,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布局更多创新中心、技术中心,建设一批中试和应用验证平台。实施产业链供应链相关重大专项,加快突破一批战略性标志性技术和产品,以高质量科技创新供给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二是进一步促进制造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加速蝶变”,围绕家具建材、智能家电、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开展提质升级专项行动。培育新兴产业“高速领跑”,在超高清视频显示、新能源、数字创意等领域着力培育3个至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加快集成电路、低空经济、高端装备等产业组链成群、跃增发展,新增4个至5个超5000亿元级产业集群。布局未来产业“变速超车”,抓紧实施五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在6G、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形成一批“弯道超车”的“X变量”。 三是进一步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稳妥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开展低碳、零碳、负碳等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重点支持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纺织印染、造纸等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大力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梯度培育创建国家、省、市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大力发展“绿电+储能”,从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共同发力抢占产业前沿。 四是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发展纵深空间。持续抓好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大型产业集聚区、省产业园建设,科学实施“一县一园”政策,建立健全园区稳定、可持续的资源要素投入机制。探索构建全省“组团式转移、集群化转型”产业协作发展新机制,推动产业转出地与承接地在税收、用地、能耗、统计数据等方面进行利益分享。高水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广东与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协作创新机制,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