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全面推进档案开放审核工作,提升档案开放水平,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三个走向”“四个好”“两个服务”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关键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的重要前提。广州市档案馆坚持党管档案工作,以人民为中心,着力强化开放理念、强化宗旨意识,积极构建档案开放审核协同机制、开放审核制度体系和开放审核人才体系,高质量推动档案开放审核工作落实落细,全面完成了馆藏民国档案的开放审核,基本完成形成满25年馆藏文书档案的开放审核。
工作实践
1.立足“一个坚持”
坚持党的领导。广州市委高度重视档案工作,市委领导多次对档案工作作出批示,要求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作出新的贡献”。为迎接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2023年广州市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担任组长,市档案馆牵头协调,21个市直立档单位作为成员单位。将各市直单位参与档案涉密清理和开放审核工作纳入全市督办事项,推动开放审核协同更紧密,机制更顺畅,工作更高效。
2.着力“两个强化”
强化开放理念。一是加强开放审核工作培训。向全市各立档单位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走向开放的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法律法规中关于档案开放的规定,明确开放导向。在全市纪检、住建等多个系统单位开展培训,培训对象从档案室延伸至各职能部室,将档案开放审核工作前置到文件制发部室,帮助立档单位克服档案员力量薄弱、业务了解不深等困难,保障开放审核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加强开放审核工作指导。对驻馆会审和拟移交档案的单位均安排专人“一对一”跟进负责,及时解答立档单位关于开放审核的疑问。针对部分立档单位存在思想包袱、不敢开放、不愿开放的情况,细致讲解档案馆会同参与审核的工作流程,与立档单位共担开放审核的责任和风险,打消思想顾虑,以实际行动贯彻开放理念。
强化宗旨意识。一是加大档案资源开发力度。及时发布档案开放信息,公布开放档案目录。以需求为导向,加大档案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力度,利用开放档案拍摄制作《广州档案解密》系列档案文化节目,在电视台、网站、地铁视频终端等多种媒体平台播放,2024年全年受众约1.9亿次。二是提升查档利用服务品质。利用“穗好办”政务服务App等平台,建立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覆盖全国74家综合档案馆的民生档案跨馆利用服务合作机制。午休时间不间断提供查档利用服务,馆长每日到查阅大厅主动沟通倾听群众建议诉求,及时改进提升用档服务水平。三是打造档案文化休闲场所。组织举办“走进档案 读懂广州”“广州传统中轴线”等专题档案展览,用档案讲好广州故事。与粤港澳大湾区多所院校建立合作机制,每年组织港澳学生来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研学活动,充分发挥档案馆文化休闲、资政育人的作用。
3.构建“三个体系”
构建开放审核协同体系。积极会同档案形成单位开展馆藏档案开放审核工作,同步推进档案形成单位移交档案前完成开放审核工作。从2019年开始,广州市档案馆联合市保密局、市档案局分批组织档案形成单位驻馆开展馆藏档案解密与开放审核工作,并将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截至2025年,共组织了5个批次82家单位驻馆会审,完成了馆藏165个全宗档案的解密和开放审核工作,建立了运转高效的档案开放审核协同机制,为保守国家秘密和开放档案的协同治理提供了经验范本。与此同时,创新档案接收工作方式,建立了馆内职能部室“手拉手”、与立档单位“面对面”的联合检查验收制度。由档案馆主要业务部室成员组成工作小组在档案接收进馆前开展“一站式”的检查验收工作,将开放审核完成情况纳入验收内容,确保档案移交进馆前依法依规完成解密和开放审核工作。
构建开放审核制度体系。制定印发了《广州市档案馆档案开放审核工作办法》《广州市档案馆档案开放审核工作指引》《广州市档案馆档案划分控制使用范围工作细则》等工作制度,明确档案开放审核工作流程,厘清各环节职责界定,确保开放审核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遵从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调研学习同行先进经验,结合馆藏实际,完善划控规则,对档案延期开放的情形进行了细化区分,对依法应当开放档案的范围进行了明确界定,有效降低了开放审核的主观随意性,进一步提高开放审核工作法治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构建开放审核人才体系。在设立档案鉴定部专职负责档案开放审核工作的基础上,打破部门限制,在全馆范围内招募有志从事开放审核的人员组建档案开放审核团队,并明确新入职人员加入团队,帮助新入职人员通过开放审核尽快熟悉馆藏胜任本职工作。开放审核团队由档案鉴定部负责培训带教和任务分配,通过理论培训、操作示范、案例讲解等多种形式提升团队的业务能力,定期组织案例研讨总结经验。建立了年龄结构合理、专职兼职互补的开放审核队伍,扩充了开放审核力量,确保档案开放审核队伍人才不断档,推动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
存在问题
1.尚未建立系统有效的开放审核工作监督体系
在现有的法律规章体系框架下,档案馆和档案形成单位缺乏明确的开放审核职责划分,加之档案馆非行政执法主体,在推动档案形成单位履行开放审核职责方面难免存在抓手不足等困难。各级档案主管部门虽负有对档案开放审核工作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的职责,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权责清单和监督评价指标体系,对各责任主体是否履职尽责、审核流程是否依法依规、审核尺度是否宽严适度难以进行有效监管,在档案馆和档案形成单位审核意见不一致时难以作出科学评判,监督指导成效不显。
2.尚未全面推广人工智能辅助开放审核技术运用
广州市档案馆积极探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开放审核,相比传统的敏感词比对等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具备深度学习能力,在理解自然语言和审核规则上更加智慧高效,但要全面运用还存在困难。大语言模型的布局和训练需要算力保障,在硬件布置和项目实施上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为了保障档案信息数据安全,大语言模型通常为本地化离线部署,在更新迭代上相比联网模式存在时滞性。且大语言模型存在规则的不可解释性,在人工智能审核结论出现偏差时难以通过针对性修复调试解决,难以保证审核的准确率。
解决思路
1.建立健全开放审核监督检查体系
一是加强立法建设。加大档案开放审核的行政执法制度供给力度,及时修订《档案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等法规,将开放审核纳入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范围,厘清档案馆、档案形成单位、档案主管部门等主体在开放审核工作中的权利、责任与义务,制定对未按规定履行开放审核职责行为的具体行政处罚办法,为开展开放审核监督检查提供执法依据。加快推进开放审核行业标准的制定与出台,细化档案延期开放规则。鼓励各级档案主管部门在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客观、规范、科学且符合本地实际的开放审核监督检查实施办法和指标评价体系。
二是完善执法体系。健全开放审核监督检查执法体系,明确开放审核有关规章制度的备案审查程序,规范延期开放档案目录的审核流程,细化未按规定开放利用档案所涉群众申诉案件的处置章程,确保开放审核监督检查执法各环节有章可循、落到实处。加强开放审核监督执法队伍建设,通过定期培训提升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开放审核业务能力。针对当前档案执法力量薄弱问题,积极探索协同执法、联合执法、委托执法等执法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档案馆的专业优势,提高执法效率。
三是强化考核监督。将开放审核纳入档案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档案开放审核工作的检查考核机制。通过日常监督、专项检查、“双随机、一公开”等多种方式,强化对开放审核工作的监督检查,推动开放审核工作从“有法可依”向“有法必依”转变。加强对开放审核质量的考核与评估,督促各责任主体依法依规划定延期开放档案目录,针对开放审核结论存在分歧的情形引入第三方独立评价机制。建立检查结果的沟通反馈制度,构建“法规—执行—考核—反馈—改进”的闭环监管体系,推动开放审核工作质量持续提升。
2.积极稳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开放审核
从国家层面,应当加强档案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政策指导和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全国性档案人工智能应用专项规划或指导意见,加强数据和技术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推动智能开放审核的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完善数据治理、算法应用、安全审核等方面的技术规范和工作指南,规范软硬件建设和技术应用,保障档案信息安全。鼓励档案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开放审核,为档案馆获得本级政府经费支持提供政策导向,推动人工智能应用落地。
从地方层面,各级档案馆应当加强数据治理能力,加快馆藏数字资源的规范化、结构化整理与清洗,为大模型训练提供优质、可信、安全的档案数据基础。积极推动档案形成单位参与共建共享,加强馆际交流合作,共同提升智能开放审核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优化工作流程,强化人机协同,明确现阶段人工智能在审核流程中的辅助定位,档案开放审核的结论仍应由专门的审核人员进行把关,确保审核责任清晰可追溯。
档案开放审核是一项系统工程,广州市档案馆在实践探索中积累了宝贵的审核经验和鲜活案例,为今后引入人工智能辅助开放审核奠定了坚实基础。广州市档案馆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体系思维,加快科技赋能,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开放审核中的应用,持续完善开放审核规则制度体系,不断加大档案开放力度,守正创新,出新出彩,为推进档案开放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广州智慧、提供广州经验。




粤公网安备 44070302000670

